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emotherapy-Related Extravasation Events in Dogs and Cats
期刊: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DOI:10.1111/jvim.70042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vim.70042
01 研究目的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狗和猫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药物外渗事件、随后的不良反应(AE)以及整体预后。化疗外渗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但兽医学文献中关于外渗事件、治疗和结果的信息非常有限。
02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多中心、描述性研究。研究团队通过直接联系和邮件收集了来自多个机构的病例记录。纳入研究的病例为疑似在化疗过程中发生药物外渗的犬和猫。研究从病历中回顾性地获取了动物的特征(如种类、年龄、性别等)、肿瘤类型、外渗事件的详细信息、外渗治疗措施以及最终结果。AE根据兽医肿瘤学合作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VCOG-CTCAE v2)进行分级。
03 研究结果
1. 外渗药物分布
最常见的外渗药物是多柔比星(9例),其次为卡铂(5例)。其他药物还包括长春碱类(5例)、拉巴卡福司汀(1例)、米托蒽醌(2例)和达卡巴嗪(1例)。
2. AE分级
①卡铂外渗(5例)导致的不良事件较为严重,均为3级或4级AE,且所有病例均需手术清创。
②多柔比星外渗(9例)导致的AE范围从0级到5级,其中2例最终推荐截肢,1例因拒绝截肢而被安乐死。
③长春碱类药物外渗(5例)和拉巴卡福司汀外渗(1例)导致的AE为2级到3级,均在门诊管理。
④米托蒽醌(2例)和达卡巴嗪(1例)外渗未出现与外渗相关的临床症状。
3. 外渗发生时间
78%(18/23)的外渗事件发生在化疗的前四次治疗中,其中30%(7/23)发生在第一次化疗治疗时。
4. 外渗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包括尝试回抽外渗药物、使用冷/热敷、使用中和剂、口服或注射药物、局部药物治疗、使用绷带、手术干预以及住院或门诊治疗。
5. 长期和短期不良事件
①19例病例出现短期AE,包括红肿、瘀伤、水肿、溃疡、坏死、疼痛等。
②6例病例出现长期AE,包括脱毛和瘢痕形成。
6. 预后情况
①14例动物因肿瘤进展死亡,2例因与肿瘤或外渗无关的原因死亡。
②5例失访,3例存活,1例因外渗事件被安乐死。
04 研究结论
化疗外渗事件中,多柔比星和卡铂外渗导致最严重的AE,且多数外渗发生在化疗的前四次治疗中。研究支持将卡铂视为刺激性药物而非刺激剂。尽管大多数外渗事件仅导致轻微至中度AE,但需重视外渗风险,尤其是对早期化疗和未使用镇静剂的动物。
来源:Martens, E., Hritz, R., Clifford, C., et al. (2025),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emotherapy-Related Extravasation Events in Dogs and Cats. J Vet Intern Med, 39: e7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