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定义/概述
- 影响肌肉骨骼系统。
- 一种非肿瘤性、非炎症性、增生性骨病。
- 下颌骨嵴和鼓室最常受累(可仅局限于下颌骨或鼓室);枕骨和颞顶颧骨部分也可受累。
- 双侧对称受累最常见。
02 病因/发病机制
- 发病率为每10万例中1.4例。
- 美国西部地区和南部平原发病率较高。
- 可能与病毒有关。
1. 受影响的系统
- 肌肉骨骼系统。
- 胃肠道系统:继发营养不良。
03 病史
- 雌性和雄性都受影响。
- 大多数患者年龄小于12个月。
- 凯恩梗犬、西高地白梗犬、苏格兰梗犬患病风险较高。
- 拳师犬、拉布拉多猎犬、大丹犬、波士顿梗犬、设得兰牧羊犬、德国线毛指路犬、德国牧羊犬、杜宾犬、英国斗牛犬、比利牛斯山犬、斗牛犬、巴吉特猎犬、卡塔胡拉犬、威玛犬、爱尔兰猎犬也有报告。
- 犬种易感性表明该病是一种遗传性病因:西高地白梗犬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 风险因素
- 绝育可能会增加发病率。
2. 病史发现
- 通常与生长期幼畜口腔周围持续或间歇性疼痛有关。
- 张口、咬合和咀嚼困难。
04 临床表现
- 进食、饮水困难。
- 颞肌和咀嚼肌常见萎缩。
- 下颌横纹+/-颞下颌关节区域不规则增厚(图1)。
- 即使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张开下颌。
- 间歇性发热。
- 可出现双侧眼球外翻。

图1. 一只确诊颅颌面骨病的犬的照片,显示上颌骨明显增厚。
05 鉴别诊断
- 代谢性骨病:通常长骨也会受到影响;可能有全身性疾病。
- 骨髓炎:骨骼不是对称受累;一般范围不大;骨溶解;不偏爱犬种;有穿透性伤口病史。
- 肿瘤:成年患者;不对称受累;更多的骨溶解;转移性疾病。
- 颅骨骨质增生:年轻患者;累及额骨、顶骨和枕骨;不累及下颌骨;可能累及长骨。
06 诊断
1. 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尿液分析
- 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无机磷酸盐可能偏高。
- 可能存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α-2高球蛋白血症。
2. 影像学检查
- X线:不规则、串珠状骨质增生,最常见于下颌骨+/-鼓室;骨膜新生骨形成(外生骨疣),影响颞下颌关节周围的一块或多块骨骼;颞骨和其他颅骨或长骨也可受累;牙齿不受影响;疾病后期外生骨疣停止增生并消退(图2-4)。

图2. 一只患有颅颌面骨病狗的侧位X光片,显示沿下颌骨两侧出现增生、棘状、骨膜反应,向近端延伸至颞下颌关节水平。存在鼻饲管。

图3. 侧位X光片显示一只患有颅颌面骨病的狗,鼓室和颞下颌关节受到影响,而不是图2中的下颌骨。

图4. 颅骨背向X光片,主要影响右侧鼓室和颞下颌关节。
- CT:可能比X线更早发现病变(图5)。

图5. CT扫描显示右半颌骨的颧骨和角严重扩张,骨膜平滑增生,右侧颞骨鳞部被平滑的扩张骨填充,右侧鼓室被堵塞。
- 根据病史、临床发现和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
3. 其他诊断性检查
- 非典型病例可进行骨活检和培养,以排除肿瘤和骨髓炎。
4. 病理结果
- 组织学显示正常的片状骨通过破骨细胞吸收被取代,随后原始骨扩展到骨膜之外。
- 正常骨髓被高血管纤维型基质取代。
- 邻近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遭到破坏。
07 治疗
- 治疗的目的是提供支持性护理,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并提供营养支持。
1. 首选药物
- 可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
- 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环氧合酶。
—卡洛芬(2.2 mg/kg,PO,q12h或4.4 mg/kg,q24h,咀嚼片)。
—地拉考昔(1-2 mg/kg,PO,q24h,咀嚼片)。
—美洛昔康(0.1 mg/kg,PO,q24h,液体)。
—非罗考昔(5 mg/kg,PO,q24h)。
2. 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
- 非甾体抗炎药不应与类固醇同时使用。
3. 替代药物
- 如果买不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兽医处方批准的非甾体抗炎药,可使用阿司匹林。
4. 医疗保健
- 支持性护理。
5. 护理
- 支持性护理包括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
6. 饮食
- 建议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粥。
7. 活动
- 无需改变活动量。
8. 手术注意事项
- 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咽造口术、食道造口术或胃造瘘管来提供营养支持。
- 不建议手术切除外生骨疣,因为它们会在数周内重新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