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 | |
![]() | 品种:短毛猫 |
年龄:2岁 | |
性别:雌 | |
是否绝育:是 | |
诊断:慢性鼻炎 |
01 主诉及病史
因慢性上呼吸道症状就诊。
一年前被从街头救回,并被诊断出感染猫疱疹病毒-1型(FHV-1)。FHV-1的诊断基于主人提供的病史,称其在之前的兽医诊所被诊断出感染FHV-1并接受了伐昔洛韦治疗。但具体诊断方法(如PCR或病毒培养)无法确认。
尽管多次尝试治疗,包括单独或联合使用抗生素、伐昔洛韦和糖皮质激素,但仍持续出现顽固性黏脓性鼻涕和打喷嚏。
02 检查
体温正常。血常规和血生化均正常。头部CT显示鼻腔、鼻咽、鼻甲骨、蝶窦和额窦内存在液体,未见鼻甲骨骨质缺失(下图)。

↑ 横断面(A)和矢状面(B)显示双侧鼻咽、鼻腔、鼻甲、筛骨及额窦内存在非增强性病变。
进行鼻冲洗:对鼻部区域消毒后,置于仰卧位,头向下倾斜。使用10 mL注射器将无菌生理盐水强行冲洗到两个鼻孔中。由此产生的灌洗液和渗出液通过鼻腔和口腔排出。使用无菌拭子收集从鼻孔流出的脓性鼻涕。
渗出物的PCR扩增出了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和真菌培养呈阴性。细胞学检查显示样本中有许多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和一些球菌。
药物治疗包括马波沙星(2 mg/kg PO,q24h)、多西环素(5 mg/kg PO,q12h)、阿奇霉素(5 mg/kg PO,q24h,5天后逐渐减量至q72h)、溴己新(1 mg/kg PO,q12h)和奥美拉唑(1 mg/kg PO,q12h)。
泼尼松龙以抗炎剂量(0.5 mg/kg PO,q12h)给药,并在大约一个月内逐渐减量至0.3 mg/kg PO,,q12h。建议每天一次或两次使用无菌盐水在家雾化。
然而,药物治疗35天后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改善,促使在麻醉下再次进行了CT和鼻腔冲洗。
第二次CT显示右鼻甲出现显著萎缩,腭骨局部溶骨改变(下图)。与以前的发现类似,在鼻腔和额窦中观察到了液体。添加了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30 mg/kg PO,q12h),但一个月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导致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 在鼻甲中观察到萎缩(A,箭头),表明腭骨溶解(B,箭头)。观察到液体衰减物质充满鼻腔和额窦腔,与之前的发现一致(B)。
03 治疗
使用2.0 mm针钻进行额窦钻孔术,然后刮除以扩大窦口。创建了两个开口,露出一种高粘度的脓性渗出物,需要使用无菌棉签去除(下图)。

↑ 在额窦(A)中形成的开口。额窦充满高粘度的固体脓性分泌物(B),使用棉签(C)将其擀开去除。
鼻镜检查显示粘膜水肿和瘀点(下图A)。因此没有进行活检,因为脆弱的粘膜容易出血。用无菌盐水进行广泛冲洗,直到没有进一步的渗出液出现(下图B)。将一根8 Fr红色橡胶导管插入额窦并固定在皮肤上(下图C)。渗出物的PCR检测显示烟曲霉和猫支原体,而细菌和真菌培养呈阴性。

↑ 鼻镜检查期间观察到严重的粘膜水肿和瘀点(A)。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B)。8 Fr红色橡胶导管放置在额窦中并固定在皮肤上(C)。
术后住院7天,每隔3-4天进行两次额外的鼻窦冲洗。用特比萘芬(30 mg/kg PO,q24h)、氟康唑(1.25 mg/kg PO,q12h)、克林霉素(11 mg/kg PO,q12h)、多西环素(5 mg/kg PO,q12h)和阿奇霉素(7 mg/kg PO,q72h)治疗。
CT显示鼻窦炎症和渗出液显著减少(下图A)。取出橡胶管,并进行皮肤闭合。出院一周后使用0.1%聚维酮碘和无菌盐水通过剩余的皮肤开口进行额窦冲洗,此后重复3周。最终冲洗液的PCR分析显示烟曲霉和猫支原体呈阴性。在此期间,除了皮下气肿引起的轻度面部肿胀外,没有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下图B)。

↑ 出院前CT显示额窦炎症改善,有少量残留灌洗液(A)。皮下气肿引起的面部肿胀(B)。
04 预后
粘液脓性鼻涕在两个月后逐渐呈浆液状,允许逐渐减量并最终停止服药。
术后2年的随访显示,除了间歇性浆液性鼻涕外,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05 讨论
猫慢性鼻炎(Feline chronic rhinitis,FCR)是指鼻腔内炎症持续超过四周或间歇性复发。当炎症蔓延至额窦时,称为猫慢性鼻窦炎。
FC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通常为双侧的黏脓性鼻涕,常伴有打喷嚏和鼻鼾声。面部不对称和结膜炎也曾被观察到。尽管FCR通常影响年轻至中年的猫,但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且往往具有进行性特征。
然而,FC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近提出的一种假说认为,原发性病毒感染,如由猫疱疹病毒-1或猫杯状病毒引起的感染,会损害黏膜上皮和鼻甲骨,从而增加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易感性,进而导致上呼吸道解剖结构改变和免疫功能障碍。
因此,当前诊断重点在于排除可能引起慢性上呼吸道症状的潜在疾病,如原发性病毒或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鼻腔寄生虫或肿瘤、先天性畸形、牙科疾病、鼻腔异物、鼻咽息肉、过敏性鼻炎及外伤。此外,诊断还需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解剖结构改变的范围。
目前,FCR尚无根治性疗法。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仍是缓解或控制症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反复出现的临床症状和长期药物治疗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症状持续或恶化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如鼻甲切除术、额窦消融术和鼻窦穿刺术等技术,可通过内镜途径进入额窦和鼻腔,促进有效引流和冲洗以清除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并允许采集样本,这对于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评估至关重要。
在本病例中,患者既往诊断为FHV-1,最初认为这是潜在的潜在病因。然而,尽管长期使用伐昔洛韦仍未出现临床改善,再加上FHV-1的两次阴性PCR结果以及在不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取得的临床改善,表明FHV-1不太可能在持续的临床症状中发挥直接作用。
该病例说明了手术干预对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潜在益处。阻塞鼻窦和鼻道的持续粘性渗出物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但在物理切除和反复冲洗后改善。同样,先前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使用额窦钻孔、去除渗出液和放置鼻窦-鼻支架成功治疗FCR,从而在20个月的随访中实现持续的临床缓解,没有复发。
在人类中,鼻窦阻塞通常使用内窥镜鼻内手术有效解决,从而产生良好的结果。然而,兽医报告显示残留的轻度症状或病变复发,这表明治疗目标应侧重于通过延长无药间隔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存质量。
总之,额窦钻孔、放置引流管和重复冲洗改善了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猫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大约2年的随访期内,患者表现出间歇性轻度浆液性鼻涕,整体临床改善。
本报告强调手术干预是难治性FCR的关键治疗选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FCR病理生理学并帮助建立标准化的医疗和手术方案,从而有可能提高治疗结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来源:Jang H, Kwon H, Kim S, Sohn J, Kim JI, Jung DI. Frontal Sinus Trephination and Repeated Irrigation in a Cat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 Case Report. Animals (Basel). 2025 May 10;15(1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