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定义/概述
- 唾液粘液囊肿,也称为唾液囊肿,是唾液腺或唾液管外皮下组织内的唾液聚集。
- 四种最常见的唾液囊肿类型是颈部、舌下、咽和颧骨。
02 病因/发病机制
- 当唾液从唾液腺或导管中逸出时,会导致唾液粘液囊肿。唾液聚集在皮下组织中,肉芽组织在唾液周围形成。这些肿胀不是真正的囊肿,因为它们没有上皮衬里。
- 唾液腺在唾液粘液囊肿触诊时正常。
- 唾液腺有两种类型:主要唾液腺和小唾液腺。主要腺体包括:腮腺、颧腺、下颌腺和舌下腺。有许多小唾液腺,但这些组织中很少见疾病。
- 下颌腺和舌下腺密切相关,并共享一个包囊。
–下颌腺是两者中较大的一个,位于下颌支的后内侧。
–舌下腺位于下颌腺的前侧,有单口和多口部分。单口部分位于舌神经后部,并排入舌下导管。多口部分位于舌神经的前部,组织成小簇,直接排入口腔。
- 颧腺位于颧弓内侧和眼球前外侧。
- 腮腺位于垂直耳道的外侧。
- 最常见的是唾液从舌下腺或导管泄漏,导致颈部膨出。下颌腺/舌下腺渗漏也会导致颈部粘液囊肿。
- 下颌腺/舌下腺的损伤也会导致舌下或咽部的唾液膨出。
- 颧骨唾液囊肿是由受损的颧骨唾液组织引起的。
- 腮腺粘液囊肿不常见,与腮腺和导管有关。
1. 受影响的系统
- 皮肤:最常见,涎液囊肿会导致皮下柔软的肿胀。
- 胃肠道: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舌下和咽部唾液囊肿引起的。
- 眼:眼球突出是颧骨唾液囊肿最常见的临床体征。还可能发生第三眼睑突出和眼眶肿胀。
- 呼吸:咽部唾液囊肿如果发生气道阻塞,可导致呼吸困难。
03 病史
- 无性别或年龄偏好。
- 贵宾犬、德国牧羊犬、澳大利亚丝梗和腊肠犬可能易感,但所有品种都可能受到影响。
- 唾液粘液囊肿在猫中很少见。
1. 风险因素
- 外伤(如项圈/锁链窒息、咬伤或咀嚼异物)。
- 肿瘤、唾液结石和腺体异物也有报道。
- 有拔牙、半上颌切除术和犬心丝虫感染与唾液囊肿形成相关的病例报告。
2. 病史发现
- 颈椎:下颌间区或颈腹区肿胀急性发作。可能会注意到肿胀的大小发生变化。可能偏侧化,尤其是最初。
- 舌:舌头偏向一侧,难以消化食物,吞咽或咀嚼。出血性口腔分泌物可能继发于外伤。
- 颧骨:眼球突出。
- 咽部:呼吸窘迫、吞咽困难或喘鸣。不太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和流涎。
- 腮腺:耳腹侧肿胀。
04 临床表现
- 颈部:下颌间皮下肿胀通常是波动的且无痛的。它可能是单侧或中枢性的。这些肿胀可能非常大。
- 舌下:注意到舌腹外侧肿胀(图1)。
- 颧骨:注意到眼球突出、第三眼睑突出和眶周肿胀。口腔检查时,可能在上后磨牙区域观察到粘膜腹侧偏斜。
- 咽部:咽部粘液囊肿可能是口腔检查期间的偶然发现。会注意到咽壁内的柔软性肿胀。通常需要镇静和口咽检查来观察和诊断。
- 腮腺:耳腹侧柔软性肿胀。

图1. 犬舌下囊肿。
05 鉴别诊断
- 唾液腺病:双侧唾液腺非痛性肿胀,最常见的是下颌腺。通常与潜在的食管疾病有关。临床症状包括干呕、吞咽、咂嘴、流涎过多和体重减轻。这种情况在猫中也有报道。不常见的边缘系统癫痫。排除性诊断。据报道对苯巴比妥治疗有反应 (1-2 mg/kg,PO,q12h)。
- 唾液腺炎症:唾液腺炎症可能发展为腺体坏死。梗犬品种易感。临床体征与唾液腺病相似,但唾液腺触诊时疼痛,可见呕吐。基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据报道对苯巴比妥治疗有反应(1-2 mg/kg,PO,q12h)。
- 坏死性唾液化生:唾液腺炎进展为浆液腺坏死和腺泡和导管鳞状化生。
- 唾液腺瘤:不常见。下颌腺和腮腺最常受累。可发生区域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临床体征包括单侧、非疼痛、坚硬、固定、受累腺体肿胀、口臭、眼球突出和吞咽困难。肿块的细针穿刺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 唾液石:最常与腮腺管有关,但也报告在下颌-舌下复合体中。临床症状包括肿胀,可能是痛性的,或者随后消退。诊断包括触诊、X光片或CT+/–唾液腺造影。
- 颈部脓肿:肿胀坚硬、触感温暖、疼痛。抽吸物通常显示炎症和/或细胞内细菌的迹象。
- 异物:通常与脓肿有关。通常根据病史进行诊断,然后进行CT或手术探查,清除异物和脓肿清创术。
- 血肿:大小不一的肿胀。抽吸呈血性。
- 囊性或肿瘤性淋巴结:坚硬肿胀。抽吸会提示淋巴结组织或肿瘤细胞。
- 皮肤或皮下肿瘤:包括粘液瘤、粘液肉瘤、脂肪瘤等。占位性病变可能与唾液囊肿样成分有关。需要CT和活检进行鉴别。
- 扁桃体囊肿:起源于扁桃体或扁桃体隐窝的囊肿。
- 甲状舌囊肿(罕见):颈部任何部位肿胀。浆膜状、非炎症性液体,与细胞学上的囊肿一致。组织病理学将记录具有上皮衬里的真性囊肿。
06 诊断
- 体格检查:肿块触诊为无痛、柔软且在与粘液囊肿一致的位置波动。
- 为了确定较大或中央的颈部粘液囊肿的患侧,可将患者置于背卧位,粘液囊肿通常会向患侧移动。
1. 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尿液分析
- 通常无明显异常。
2. 其他诊断性测试
- 细针穿刺:使用20号针头进行无菌穿刺术。
3. 影像学检查
- 唾液腺造影:逆行唾液腺造影可以用X线或CT进行。这些结果可能会突出被检查的唾液腺导管内的缺陷,这可以确认手术前需要切除的腺体。
- CT+/–唾液腺造影:可以在狗身上进行CT或CT唾液腺造影,以便对唾液腺及其导管进行成像。
4. 病理发现
- 细针抽吸:从肿胀处(不是唾液腺)抽吸的液体通常是透明、黄色或浆液血性的。也可能吸出粘稠的、绳状的粘液。
- 当进行细胞学分析时,将注意到由未减少、有核细胞组成的低细胞结构。白细胞的增加可能更符合感染或脓肿。
- PAS染色将确认粘液的存在。
- 组织病理学:粘液囊肿内壁的组织病理学将与肉芽组织一致。
07 治疗
- 唾液粘液囊肿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受影响的唾液腺和相关的唾液腺导管。无需去除肉芽衬里的粘液囊肿。
1. 首选药物
- 唾液粘液囊肿不需要药物治疗,除非确定存在感染。
- 如果并发感染,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13.75-20 mg/kg,PO,q12h)治疗,直到获得培养和药敏结果。
2. 医疗护理
- 无特定要求。
3. 护理
- 护理通常是不必要的。
4. 饮食
- 饮食调整通常是不必要的,除了舌下囊肿。手术后2-3周应提供软食。
5. 活动
- 应建议在手术后2-3周内限制活动。在同一时间段内,应停止需要摇头的活动(如咀嚼玩具、拔河)。
6. 手术治疗
- 舌下和下颌唾液腺切除术用于颈部、舌下和咽部粘液囊肿。可以对腺体进行外侧或腹侧入路。
—腹侧入路:在下颌骨后部做一个切口,并向嘴部延伸到下颌联合。确定颈静脉分叉,唾液腺复合体应位于分叉的颅骨(图2)。在包囊中做一个切口,确保识别出唾液腺而不是下颌淋巴结。腺体从包囊中取出。导管沿嘴部至二腹肌。切除唾液腺,并将导管拉至二腹肌背侧。继续沿嘴部进行,直至舌神经水平(图3),在那里尽可能地结扎导管并切断。

图2. 患者体位,描绘下颌支、颈静脉分叉以及舌下和下颌腺复合体的相对位置。

图3. 将导管解剖至舌神经水平。
–如果存在舌下囊肿,应继续向嘴部(肌舌骨背侧)解剖,以去除所有腺体组织至舌下肉阜的水平。
–如果唾液囊肿较大,可以切除,但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组织创伤和出血。或可以进行切开引流。两种程序之后都放置引流管(图4-5)。

图4. 手术后在唾液囊肿的位置引流管。

图5. 舌下腺和下颌腺切除术后闭合并放置引流管。
—外侧入路:在颈静脉分叉处做一个水平切口。在解剖腺体之前,可能需要切开唾液囊并引流。如前所述,腺体从周围组织中分离出来。夹层沿喙部继续进行,平行于导管。止血钳放置在导管的远端,用于提供后部牵引以帮助解剖。一旦所有导管都被解剖,就可以进行结扎。或可以将牵引力放置在所需横断面的止血钳上,用于将导管与口腔分开。
- 舌下粘液囊肿造袋术。
–结合先前描述的下颌和舌下唾液腺切除术。
–造袋是通过切除覆盖唾液囊肿的大块全层组织来进行的。然后将口腔粘膜缝合到唾液囊内膜、肉芽组织上。
- 颧骨唾液腺切除术:在颧弓背侧做一个切口。咬肌被分离。为了进入腺体,必须用锯子去除一部分喙弓和侧弓,因为腺体位于牙弓内侧。从周围组织中解剖腺体,仔细注意与腺体密切相关的颧动脉和静脉。
- 腮腺切除术:从外听道的腹侧切开一个切口,并向腹侧延伸到下颌骨的角度。腺体被钝性分离,脱离了它的附着物。面神经很近,应注意不要损伤神经。
- 双侧涎腺切除术:当存在双侧肿胀或无法确定起源侧时,例如在颈部粘液囊肿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双侧涎腺切除术。此外,患者也可能在对侧产生粘液囊肿,此时应切除两侧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