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短毛猫
年龄:3个月
性别:雄
是否绝育:否
诊断: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症

01 主诉及病史

进一步评估巨食管的病因。

自2个月断奶以来就有反流病史,明显比其他两只同窝小猫小。反流平均每天出现3次,食欲较好。巨食管于1个月前由初级保健兽医通过胸部X光片诊断(下图)。

↑ (a)右侧卧位视图显示继发于严重食管膨胀的气管腹侧移位(黑色箭头)。食管明显扩张,包括尾部(白色箭头)。气体膨胀胃(Sto)在腹部处于正常位置。(b)食管膨胀(星号)和纵膈增宽(白色箭头),导致气管(Tr)右移。

使用商业罐头食品进行直立喂养,白天每2小时喂一次,有助于降低反流频率,但不能解决反流问题。已经接受了猫病毒性鼻气管炎、杯状病毒和泛白细胞减少症疫苗,并服用了双羟萘酸噻嘧啶作为驱虫剂。猫白血病病毒抗原、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心丝虫抗原结果均为阴性。

02 检查

体重1.09 kg,体况评分4/9,肌肉状况评分2/3,生长发育迟缓。心率偏低,为156次/分钟,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进行了自由进食、吞咽透视(VFSS),以明确是否存在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性梗阻。结果显示食管中度气体扩张,进食前有可见的液体管线(下图a)。食管吞咽的特征是没有原发性蠕动波,伴有明显的食团积聚。无效的继发性蠕动波在食管远端三分之一处不一致地产生,并且未能适当地将食团引导到胃中。吞咽过程中从食管进入胃的食团表现出典型的“鸟喙”特征(下图b)。观察到更大的胃充盈量,与咽部吞咽无关。在食团通过期间,LES扩张,无机械性梗阻,排除了LES假性贲门失弛缓症(下图c)。

↑ (a)喂食造影剂前的基线透视图像显示食管扩张(食管背侧和腹侧边界,黑色箭头)和基线液体线(黑色箭头)。基线液体线定义为长时间禁食(⩾12h)后食管内出现液体且缺乏清除。(b)猫正在积极吞咽食团(果泥稠度)。食管明显扩张,明显的团块积累在食管内形成食物柱。观察到典型的“鸟喙”,即在咽部吞咽(箭头)期间看到造影剂穿过狭窄的下食管括约肌(LES)(箭头)。(c)胃充盈而不主动吞咽。LES(箭头)打开到与咽部吞咽无关的适当直径。

胸部X线检查除了显示巨食管外,还显示右前肺叶的局灶性肺泡型,怀疑继发于误吸。由于缺乏呼吸道临床体征,没有发热和嗜睡,因此没有治疗。治疗的重点是促进胃充盈和尽量减少食管内滞留。

03 治疗

静息能量需求(RER)计算为54大卡/天,初始每日目标是提供3.0×RER。为了逐渐适应更多的食物,猫罐头在不加水的情况下混合至光滑稠度,并在5天内从2.0×RER开始提供,增加到3.0×RER。

每天将食物分成4次喂食,将食物放在慢速喂食垫上,使猫在喂食过程中保持直立(下图)。建议每餐后将猫再直立5-10分钟。

为了解决LES贲门失弛缓症,开了西地那非(2 mg/kg q8h)。

04 预后

1个月后,体重增加和食欲良好,但反流频率没有明显变化。体重1.61公斤,体况评分5/9,肌肉状况评分3/3,但相对于年龄来说仍偏小。存在120次/分的心动过缓。

在早晨使用西地那非后1小时进行了VFSS,显示咽部吞咽期间LES轻度改善。但LES仍然变窄,食团持续积累。尽管在采集图像之前和期间保持直立5分钟,但没有显示LES的松弛改善(下图)。

↑(a)饮用液体并过渡到果泥后拍摄的图像。食管扩张与既往一致,包括食管扩张和食管内食物的显著积累。(b)尽管在采集图像之前和期间保持直立5分钟,但食物柱仍然存在。

与主人讨论了LES的手术矫正,但主人选择保守治疗。最后,由于持续的反流和主人的护理疲劳,不久后进行了安乐死。

05 讨论

在本病例中,使用VFSS方法在猫中诊断出LES贲门失弛缓样综合征,记录了LES的功能性阻塞,导致巨食管的发展。猫巨食管很少见且研究不足,尤其是其病因和靶向治疗。

猫巨食管的原因包括重症肌无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管环异常、肠道神经节炎、肌营养不良、食管狭窄、上气道阻塞、膈肌破裂、铅中毒或特发性

LES贲门失弛缓症被认为是由远端食管肌间神经丛和LES的肌间神经丛内抑制神经元丢失引起的,导致无拮抗的兴奋性活动,随后LES松弛失败并以巨食管结束。

鉴于其动态性质,LES贲门失弛缓症的明确诊断需要记录LES在咽部吞咽时未能放松。在吞咽困难的人类中,内窥镜检查、钡餐食管造影和食管测压等工具是互补的,能够诊断LES贲门失弛缓症。

在狗中,VFSS已被证明可提供LES贲门失弛缓样综合征的可靠特征并能够进行分类。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法由于其成本和可用性有限,仍然是兽医学的主要研究工具。它主要用于健康的狗,其用于诊断狗或猫的LES贲门失弛缓样综合征的效用尚未确定。

尽管先天性LES贲门失弛缓症在50多年前首次在猫中被描述,但没有进行动态测试(即VFSS或食管测压)。相反,粗略的描述,包括“食道周围坚韧的纤维带”和“贲门收缩”可能更准确地反映了机械性梗阻引起的假性贲门失弛缓症。

患有巨食管的猫的一般管理原则包括识别和解决潜在疾病,为更小和更频繁的喂养实施量身定制的饮食,以及确保餐时和餐后垂直定位。需要识别猫的LES贲门失弛缓样综合征,以调查和评估对针对功能性LES梗阻的靶向治疗的反应,这应该会改善巨食管的预后。

与狗一样,治疗目标包括减少临床症状(主要是反流)、支持猫的生长、保持成年猫适当的体重和肌肉状况,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例如误吸。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VFSS都是记录疗效和改变饮食策略的关键。连续VFSS可用于记录哪种稠度食物(液体、浆状或粗磨食物)最耐受,并识别一系列其他异常。

在本病例中,对小猫进行的第二次VFSS表明,咽部吞咽和直立姿势均无法实现食管排空或胃充盈,表明对西地那非反应不佳。虽然未在该患者中进行测试,但功能性LES梗阻的手术矫正可能带来临床益处。

总之,不受限制、自由进食的VFSS有助于诊断LES贲门失弛缓样综合征,有助于确认猫巨食管的病因。口服西地那非未能改善临床症状或改善功能性LES梗阻。虽然本病例的主人拒绝了LES 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矫正,但应考虑在未来的患者中进行手术矫正。

文献来源:Reinero C, Grobman M, Vientós-Plotts A, Masseau I, Gerhard C.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achalasia-like syndrome causing megaesophagus in a cat. JFMS Open Rep. 2025 Jun 29;11(1):2055116925134105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