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定义/概述

  • 口腔内任何结构的黏膜层发生炎症。在临床实践中,该术语可能特指广泛性口腔炎症(超出牙龈炎和牙周炎的范围),且可能延伸至黏膜下组织。

 02 病因/发病机制

  • 由于该区域血管丰富且靠近外部环境,正常口腔黏膜可能发生炎症及其他病理变化。
  • 可能因不适和进食困难影响行为;因部分口腔结构靠近眼部结构而引发眼部疾病;若炎症蔓延至口周区域,皮肤也可能受累。
  • 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毒素、系统性疾病的继发性表现,或上述因素的组合引起。猫慢性龈口炎(FCGS)慢性溃疡性牙周口炎(CUPS)以及牙齿上的吸收性病变(图1)的病因不明,这些病变常伴有局部牙龈炎。

图1. 吸收性病变。

1. 受影响的系统

  • 消化系统:口部受累。消化道其余部分正常,除非存在其他影响口腔以外部位的疾病。
  • 肌肉骨骼系统:可能因进食时疼痛而受累。动物可能因进食不足而无法维持健康体重。
  • 皮肤:在猫患有口炎时常受累,因其不愿梳理毛发。
  • 免疫系统:可能与FCGS、CUPS和牙周炎相关。

 03 病史

  • 马耳他梗的溃疡性口炎:雄性发病率更高。
  • 口腔嗜酸性肉芽肿:最常见于西伯利亚雪橇犬(可能具有遗传性)。
  • 大型犬的牙龈增生:拳师犬和牧羊犬等犬种更易患病。
  •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主要见于年轻成年动物,如灰狗和西施犬。
  • 上颌或下颌切牙区域的局限性幼年期牙周炎:尤其常见于迷你雪纳瑞犬。
  • 幼年期发病的牙周炎在年轻猫中常见。可能与FCGS表现相似。
  • 与牙石相关的牙周病在老年犬猫及易感品种中最为常见。小型犬猫通常更易感。

1. 风险因素

  • 由于牙龈炎、牙菌斑、牙石或牙周炎导致的口腔健康不良。
  • 压力可能是猫后部口炎的因素。
  • 某些情况下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04 临床表现

  • 口腔黏膜红斑。
  • 疼痛:常因触碰可疑病变和/或张口而加重。
  • 口臭。
  • 吞咽困难:若为慢性,可能伴随体重减轻。
  • 大量牙菌斑和牙石。
  • 由于缺乏梳理,猫的毛发变得粗糙。
  • 后部黏膜炎常与FCGS(图2)同时存在。

图2. 后部黏膜炎常伴随猫慢性龈口炎发生。

  • 牙石常与牙周炎同时存在。
  • 邻近牙齿(牙齿上几乎没有或没有牙石)的发炎牙龈组织常与青少年牙周炎和FCGS同时存在。
  • 颊齿直接相邻的颊黏膜上出现溃疡和炎症,常被诊断为“亲吻性溃疡”(图3)。

图3. 颊部黏膜与颊齿直接相邻处的溃疡和炎症,或称“亲吻性溃疡”。

  • 患有CUPS的犬常出现严重发炎的牙龈组织(图4)。可能与慢性牙周炎相似,但常出现在年轻犬中。

图4. 慢性溃疡性牙周口炎伴唇炎。

  • 流涎。
  • 牙龈增生,牙龈组织围绕牙齿,有时覆盖整个牙齿或多颗牙齿。尤其常见于切牙周围及邻近区域。
  • 水肿。
  • 由于靠近口腔,可能出现眼周炎症。
  • 牙齿拥挤可能导致牙周病。
  • 唇系带过紧可能导致唇部炎症。
  • 沙皮犬的唇系带过紧综合征。
  • 牙齿错颌可能导致牙周病。
  • 牙齿错颌可能导致下颌牙齿与硬腭接触。
  • 尿毒症可能导致唾液中氨含量升高。
  • 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炎和口干。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见的巨舌症和肿胀的唇部。

05 鉴别诊断

1. 免疫介导性

  • 落叶型天疱疮。
  • 寻常型天疱疮。
  •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
  • 药物急性过敏反应。

2. 感染性

  • 口腔溃疡继发于口腔病变的条件致病菌。
  • 真菌性口炎。
  • 系统性感染。
  • 钩端螺旋体病:瘀点。
  • 猫痲疯病(分枝杆菌):隆起性斑块。
  • 杯状病毒或疱疹病毒感染:猫。
  • 犬瘟热。
  • 病毒性乳头瘤病:犬。

3. 创伤

  • 牙石和牙菌斑引起的刺激。
  • 异物:咀嚼物综合征。
  • 电击伤。
  • 化学烧伤。
  • 撕裂伤。
  • 蛇咬伤。
  • 外伤。

4. 中毒

  • 某些植物接触口腔黏膜时引起刺激。
  • 化疗。
  • 放疗。
  • 化学刺激物。

5. 其他鉴别诊断

  • 嗜酸性斑块。
  • 口腔肿瘤。
  • 某些药物(环孢素、氨氯地平)的副作用导致的牙龈增生已有报道。
  • 牙本质吸收性病变。
  • 尿毒症引起的口腔溃疡。
  • CUPS。
  • 特发性骨髓炎。
  • 淋巴瘤:可影响硬腭和/或舌头。
  • 慢性牙周炎。
  • 毒素。
  • 猫的FCGS。
  • 外伤。
  • 异物(有时来自植物)。

 06 诊断

  • 活检对FCGS可能有帮助,但淋巴浆细胞浸润并非诊断性指标,仅可能提示慢性病变。活检必要用于明确口腔肿瘤类型或其他病变。
  • 牙科影像学检查用于观察与牙周炎相关的牙槽骨吸收(图5)。

图5. 牙周炎引起的骨质流失在X光片上的表现。

  • 血常规和代谢指标有助于排除全身性疾病。
  • 培养通常无助于诊断,因口腔内细菌数量通常较多。
  • 免疫学检测。
  • 真菌培养。
  • 病毒分离。
  • 毒理学研究。
  • 血清蛋白电泳。
  • 内分泌检测。

 07 治疗

1. 首选药物

  • 抗微生物药物: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林霉素;甲硝唑(10 mg/kg,PO,q12h,或首日40–50 mg/kg,随后20–25 mg/kg,PO,q8h,持续7天或更短时间);多西环素(5 mg/kg负荷剂量,12小时后2.5 mg/kg,随后每日2.5 mg/kg,PO);氯己定溶液或凝胶,抑制牙菌斑形成;锌-有机酸溶液和凝胶,促进组织愈合并抑制牙菌斑积聚。
  • 抗炎药物:泼尼松龙或泼尼松;用于嗜酸性斑块(2–4.4 mg/kg,PO,每日一次;慢性病例使用0.5–1 mg/kg,PO,隔日一次);用于猫浆细胞性牙龈炎-咽炎的辅助治疗,可能改善炎症和食欲。
  • 免疫抑制药物(若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孢素偶尔被报道会引起牙龈增生。
  • 淋巴瘤继发性病例可考虑化疗
  • Omega干扰素(重组猫干扰素):黏膜下注射,每次1–2 MU,必要时每两周重复三次,或每48小时皮下注射1 MU/kg,共五次 (此治疗在许多情况下被发现无效)。
  • 猫慢性龈口炎常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但仅能产生暂时性改善。

2. 医疗护理

  • 根据需要纠正营养或水分不足,可在住院或门诊进行。
  • 存在牙病或牙周病时应进行治疗。牙周刮治和/或拔牙对牙周炎有帮助。
  • 全口拔牙常用于治疗FCGS。影像学检查必要以确保所有牙根及牙根碎片被清除。
  • CUPS通常需要拔牙。吸收性牙病变仅能通过拔牙成功治疗。
  • 手术后食管管饲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助于促进愈合。
  • 根据患者进食能力,若进食疼痛,可能需要调整饮食。

3. 饮食

  • 考虑使用低过敏性饮食以减少牙菌斑中抗原负荷的积累。
  • 根据患者进食能力,若进食疼痛,可能需要调整饮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