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 | |
![]() | 品种:英国短毛猫 |
年龄:10岁 | |
性别:雄 | |
是否绝育:是 | |
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炎 |
01 主诉及病史
因右上眼睑突然出现严重瘙痒、肿胀和进行性脱毛就诊。3周前,在上眼睑出现一个红色斑点,随后病变不对称地扩散。
有糖尿病史。生活在多猫家庭中,室内饲养,且无皮肤病史或瘙痒史。曾有牙本质吸收性病变。
此前咽拭子PCR检测结果为猫支原体阳性,正在口服多西环素治疗。其他检测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猫支原体、猫杯状病毒、猫疱疹病毒1型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均阴性。
通过荧光素测试排除右眼角膜损伤。持续佩戴项圈以防止抓挠。局部(眼药水)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超过48小时)、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均未能阻止溃疡进展。
02 检查
右侧上下眼睑可见疼痛性侵蚀性或溃疡性病变,伴明显红肿、脱毛及肿胀。同侧耳廓和颈部出现不对称分布的溃疡、红肿和脱毛。
眼周皮肤受累严重,仅剩眼睑边缘一小部分完整(下图a)。眼睑肿胀妨碍了右眼的眼科检查。泪液分泌和眼内压正常,角膜表面和眼内结构在可评估范围内无异常。荧光素试验双眼均为阴性。

↑ (a)初次就诊时的表现。
在等待全麻活检期间,接受了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治疗,并继续使用多西环素。活检当日,皮肤溃疡已进展至右眼睑缘全层受累。严重肿胀导致右眼眼科检查无法进行,但经超声检查确认眼球完整。
来自额头、右眼睑和颈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存在严重的慢性淋巴组织细胞性毛囊炎和疖病,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血管炎(下图)。未发现寄生虫或感染性病因,组织培养也未检测到感染性病原体。猫疱疹病毒和冠状病毒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阴性,PAS染色亦为阴性。

↑ (a)疖病伴淋巴组织细胞性炎症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bc)淋巴组织细胞性炎症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血管炎。
活检取样后,对右侧颈部和耳廓的病灶进行局部治疗,使用夫西地酸(预防细菌感染)和倍他米松,结果显示轻微改善。遗憾的是,由于血清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得不停止。眼周病变在发病后第5周进展为全层溃疡和坏死(下图bc)。

↑ (b)四周时的表现。(c)五周时的表现。
03 治疗
环孢素未被视为最佳选择,主要因其起效缓慢且可能干扰血清葡萄糖水平。经详细讨论并获得主人同意后,选择奥拉替尼(爱波克)进行非适应症、短期使用,剂量为1 mg/kg,每日一次。
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副作用(一次呕吐后伴随数日腹泻),因此将剂量调整为每日两次,每次0.5 mg/kg。对调整后的方案耐受良好。血液学检查结果无异常。血清葡萄糖水平由主人每日两次常规监测,未报告升高。主人拒绝进行体外抗寄生虫治疗。
04 预后
3个月后,所有皮肤损伤均已消退。残留的色素减退性脱毛瘢痕组织导致眼睑近乎完全融合,并伴有继发性视力障碍,但未见瘙痒或疼痛(下图d)。在活动性炎症完全消退后,计划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干预。

↑ (d)用药三个月时的表现。
为恢复眼睑功能和视力,对瘢痕皮肤进行了全层连续切开,切口自鼻侧残留的微小睑裂开口处开始。打开睑裂后,切除第三眼睑睑结膜与眼睑间的粘连。上眼睑伤口边缘覆盖睑结膜,并采用6/0 Vicryl缝线进行固定。放置了第三眼睑瓣,而下眼睑伤口则任其二次愈合。
术后5天,在移除瓣膜后,患者恢复了视力,并有阳性眼睑反射。眼睑运动减少,但仍可完全闭合(下图e)。奥拉替尼的用药频率在一个月内逐渐减少(前两周每天一次,后两周隔天一次),最后停药。

↑ (e)眼科手术后五天。
接下来的5个月内,每月交替进行医院复诊和电话咨询,最终于术后17个月进行了最后一次咨询。在此期间,未观察到皮肤疾病复发的迹象,眼睑功能及泪液分泌在随访期间始终保持稳定(下图f)。

↑ (f)眼科手术后17个月。
05 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皮肤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组织为特征。在猫中,这类疾病包括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惰性溃疡、嗜酸性斑块和嗜酸性肉芽肿)、粟粒性皮炎以及猫蚊虫叮咬过敏反应。
这些临床表现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最常见的是被认为是猫过敏性疾病的皮肤表现,通常具有缓慢起病和慢性瘙痒的特点。如果存在溃疡,还应考虑猫病毒感染,包括上呼吸道病毒,作为鉴别诊断。
临床上,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炎会引起严重炎症、疼痛,有时伴有溃疡。因此,需立即进行局部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当糖皮质激素禁忌使用(如合并其他疾病时),奥拉替尼(Oclacitinib)可能是一种同样快速起效的替代方案。
奥拉替尼是一种JAK-1抑制剂,可抑制TH2介导的免疫反应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细胞因子IL-5的水平。目前奥拉替尼仅获批用于治疗犬类过敏性或特应性皮炎。然而,在过去6-7年中,它已被用于治疗其他炎症性疾病,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快速疗效。
尽管奥拉替尼未获批用于猫,但在少数情况下,当糖皮质激素不适用时,它已被用于治疗猫。由于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仍有限,奥拉西替尼仅应在批准的治疗方法失败或同时使用的药物禁忌时考虑使用。
本病例中,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排除了猫感染性疖病。在猫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皮肤病中,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和粟粒性皮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最常被视为猫过敏性疾病的皮肤表现,通常表现为缓慢起病和慢性瘙痒。这些疾病很少引起全层溃疡和血管炎。由于其全身性特征,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双侧对称分布。本文描述的猫出现急性单侧病变,且在此次发作前后(随访17个月)从未出现过瘙痒或皮肤病变。因此,这些疾病被认为不太可能。
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病例中的血管炎被认为是疖病的继发性表现,而非原发性病因。此外,由于病变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分布,皮肤药物不良反应也被认为不太可能。此外,该猫在症状出现前未发生饮食变化、环境变化或新用药情况。
在细胞学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通常会从引流的瘘管中出现。然而,在本例中仅发现少量中性粒细胞而未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这可能与采样深度不足或嗜酸性粒细胞染色质量较差有关。一例嗜酸性肉芽肿综合征的新型表现病例报告中,也未能在涂片细胞学检查中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
另一种可能性是,由于继发感染而到达的中性粒细胞掩盖了相关细胞的存在。在就诊时,该猫正在接受多西环素以治疗支原体感染,这可能解释了细胞学检查中未检测到细菌(以及在碎裂组织培养中未检测到细菌)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驱动的皮肤病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在糖尿病猫中,糖皮质激素必须谨慎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干扰葡萄糖代谢,这一点在本病例中有所体现。当添加环孢素时,也有类似的报道。此外,根据疾病的不同,环孢素的起效时间较长(4–6周),因此不适合用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皮炎。
总之,本报告描述了一例糖尿病猫眼周皮肤发生侵袭性嗜酸性疖病合并血管炎的病例,导致眼睑破坏及眼睑裂隙融合。经奥拉替尼治疗后,3个月内实现完全愈合。随后通过手术切除及眼睑重建,视力得以完全恢复,眼睑功能也基本恢复。在17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复发。
在猫中使用奥拉替尼需谨慎考虑,尤其在糖尿病病例中,已获批的药物可能加重病情。在开始治疗前,必须与宠物主人充分讨论潜在的致命性副作用。
文献来源:Ehling S, Marx AH, Busse C, Beineke A, Volk AV. Oclacitinib Treatment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in a Case of Periocular Eosinophilic Furunculosis and Vasculitis with Secondary Eyelid Fusion in a Diabetic Cat. Vet Sci. 2025 Jun 15;12(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