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马尔济斯犬
年龄:10岁
性别:雌
是否绝育:否
诊断:胆囊黏液囊肿

01 主诉及病史

因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就诊。

02 检查

体重4.385公斤。心动过速(253次/分)。血液分析显示ALT升高(>2000 IU/dL [10–118]),碱性磷酸酶升高(1946 IU/dL [20–150]),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42 IU/dL [0–10]),总胆红素升高(0.9 mg/dL [0.1–0.6]),C反应蛋白升高(282 mg/dL [0–10])。

腹部超声显示,疑似为胆囊黏液囊肿(GBM)的病变从胆囊处脱垂。脱垂的物质呈现出类似猕猴桃的星状图案,而靠近该物质的肝实质显示出高回声。因此怀疑是由于GBM导致的胆囊破裂。在这种情况下,计划进行探查性腹腔镜手术。

03 治疗

为了稳定患者,进行了晶体液疗法,并以维持率和恒速输注芬太尼3 µg/kg/h。在术前3小时,通过留置导管经头静脉注射0.05 mg/kg吲哚菁绿(IC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镇静。丙泊酚以2 mg/kg给药。气管插管后,采用异氟醚1.8%–3.0%维持麻醉,并通过持续恒速输注给予芬太尼1–17 µg/kg/h进行镇痛。

在进行腹部正中切口腹腔镜手术后,发现脱垂的胆囊和破裂的胆囊(下图A)。胆囊附近的肝实质非常脆弱,以至于肝实质自行破裂。使用DeBakey钳去除突出的球形黏液囊肿后,使用吸痰管清除剩余的胆汁。使用无菌棉签和电凝刀从右侧分离破裂的胆囊,从胆囊底开始向胆囊管方向进行分离。胆囊分离后(下图B),使用近红外荧光成像仪检测ICG。

↑ (A)破裂的GBM引起的黏液囊肿突出。(B)使用PDSII 3-0缝线和两个夹子结扎囊管。

在实时成像下,胆总管的充盈缺损清晰可见。当轻轻触摸整个胆总管时,未触及坚硬物质,且充盈缺损似乎为胆总管腔内黏液样物质(下图A)。在实时ICG引导下对胆总管进行外部操作。用手指抓住胆总管并轻轻按摩,打破黏液样物质并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将其移入十二指肠。胆总管中的ICG充盈缺损已消失,ICG分布于整个胆总管(下图BC)。

↑ 橙色虚线表示肝管和胆总管。绿色虚线表示十二指肠。黄色箭头表示破裂的胆囊中ICG的渗漏。(A)检测到ICG的充盈缺损,显示胆管部分梗阻。(B)经外部操作后,充盈缺损消失,确认胆总管的通畅性。(C)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的手术视图。

由于通过ICG流动评估了胆总管通畅性,因此认为直接胆总管导管置入(无论是通过胆总管切开术的顺行方式,还是通过十二指肠切开术的逆行方式)是必要的。在用两个不可吸收的聚合物锁定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进行了胆囊切除术。对左外肝叶进行了活检(下图)。腹腔冲洗使用温热的哈特曼溶液,剂量超过200 mL/kg,随后放置Jackson-Pratt引流管。腹部常规关闭,包括皮下缝合和皮肤缝合。

↑ 对左侧肝叶进行活检。

对切除的胆囊和肝活检标本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分析(下图AB)。胆囊显示黏膜增生和多发性黏膜溃疡,这与胆囊破裂一致(下图C)。肝脏显示淋巴浆细胞性及中性粒细胞性肝炎、多发性胆汁栓形成、胆汁淤积、胆管增生及肝细胞内色素沉着,伴广泛中性粒细胞性及纤维素性腹膜炎(下图D)。

↑ (A)胆囊破裂。 (B)左侧肝叶肝活检。(C)在胆囊组织切片中观察到黏膜增生、多发性黏膜溃疡、肉芽组织、腔内黏液积聚、蛋白质性液体、出血及炎症。(D)在肝组织切片中,观察到淋巴浆细胞性及中性粒细胞性肝炎、多发性胆汁栓形成、胆汁淤积、胆管增生及肝细胞内色素沉着,伴有广泛的中性粒细胞性及纤维素性腹膜炎。

04 预后

接受了3天的监测和住院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未出现与持续性胆道梗阻相关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0.3 mg/dL)。

术后5个月,未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黄疸或其他胆道梗阻或胆汁泄漏的症状。

05 讨论

胆囊黏液囊肿(Gallbladder mucocele,GBM)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其特征为胆囊因黏液分泌功能障碍而发生黏液充盈性扩张。由于黏液物质可能导致部分或完全性梗阻,GBM可通过胆囊切除术(择期或急诊手术)进行手术治疗。

任何导致肝外胆汁淤积的原因均可能引发胆囊破裂。一旦发生胆囊破裂,确认胆管通畅性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术中胆管造影在确认胆总管通畅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采用近红外荧光吲哚菁绿(ICG)进行胆管造影是人类医学中的一种有用技术;然而,该技术尚未在兽医医学中实际应用。当ICG通过静脉注射后,它会与血浆蛋白结合并排泄入胆汁。

通过这一代谢途径,ICG在胆囊和胆道系统中积累。当ICG接收特定波长(790–805 nm)的光时,可检测到近红外荧光信号。因此,可通过特定的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实现ICG胆管造影。

使用ICG胆管造影术在犬中的临床试验也已有所报道。在一项试点研究中,对专门培育的犬进行了ICG胆管造影,这使得胆道系统的可视化效果得到改善。尽管ICG胆管造影具有许多优势,并在该试点研究中成功实现了胆道系统的可视化,但尚未在肝胆疾病患者中实际应用。

本报告基于试点研究的剂量和时间数据(0.05 mg/kg,术前3小时),对破裂的GBM患者进行了术中ICG胆管造影。该方法可轻松识别胆道结构,尤其是胆总管。由于ICG的直观荧光图像,确认胆总管通畅性也未遇到问题。

总之,术中ICG胆管造影是一种实时且便捷的评估破裂胆囊合并GBM时胆总管通畅性的方法。这有助于外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冲洗胆总管。术中ICG胆管造影可提供客观证据,反映胆管的实时状态,可在开放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规应用,与人类情况类似。

文献来源:Kim Y, Lee S.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With Indocyanine Green Used to Assess Bile Duct Patency in a Dog With a Ruptured Gallbladder Mucocele. Vet Med Sci. 2025 Jul;11(4):e7043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