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 | |
![]() | 品种:法国斗牛犬 |
年龄:2岁 | |
性别:雄 | |
是否绝育:是 | |
诊断:肠道血肿 |
01 主诉及病史
因出现呕吐、腹痛及持续2周的慢性软便就诊。
主人称近期无饮食不当、外伤或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
02 检查
神志清醒但精神萎靡,黏膜轻度干燥,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为2秒。直肠温度38.5°C。心率120次/分,呼吸率24次/分,均正常。腹部中段触诊时发现轻度腹胀和不适。未观察到外伤,如淤青、撕裂伤或擦伤。
血常规显示轻度白细胞增多(12.7×10^9/L [6-12]),中性粒细胞增多(11.6×10^9/L [3-10]),血红蛋白升高(20.2 g/dL [12-18]),血细胞比容升高(60.7% [37-55])。红细胞处于参考范围上限(8.49×10^12/L [5.5-8.5]),血小板计数正常(363×10^9/L [200-500])。
血生化仅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至7 mg/L [0–7]。轻度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141 mmol/L [145-151]),低钾血症(3.63 mmol/L [3.9-5.1])和低氯血症(102 mmol/L [110-119])。这些发现提示无显著全身性异常,但提示轻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与胃肠道丢失有关。由于胃肠道症状持续2周,进行了犬免疫反应性胰脂酶(cPLI)检测,结果正常(<50 ng/mL [0-200])。
放射学检查显示胃内存在食物残留,肠道或其他腹部器官未见明显异常(下图AB)。

↑ (A)右侧腹部侧位X光片显示胃内食物滞留(星号)及小肠多处气体充盈的襻状结构。未发现提示肠道病变的放射学异常。(B)腹部正位X光片显示胃内食物滞留(星号)及部分肠道气体分布,未见提示肠道病理的特定异常。
超声显示十二指肠远端存在一个3.5厘米的肿块,该肿块与肠壁界限不清。肿块呈现异质性回声,病变内可见液体积聚,符合肠壁内肿块的特征。未观察到穿孔或腹腔游离液体的超声征象(下图CD)。建议进行CT检查以评估肿瘤分期及潜在转移情况,但主人拒绝仅为诊断目的进行麻醉或镇静,因此未进行CT检查。

↑ (CD) 腹部超声显示在十二指肠远端空肠区域存在一个异质性肿块(星号),长约3.5厘米。该肿块呈现混合回声性,内部有液体积聚,与肠壁层界限不清。肿块内观察到正常壁结构的缺失。未发现小肠穿孔或腹水的证据。
由于超声发现空肠肿块及可能导致的梗阻风险,主人同意进行探查性腹腔切开术以切除空肠内壁肿块。
03 治疗
术前使用头孢拉定(20 mg/kg IV)、曲马多(1.25 mg/kg IV),马罗匹坦(1 mg/kg IV)和甘草酸二钾(0.01 mg/kg IV)。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1 mg/kg IV),麻醉维持使用异氟醚在100%氧气中。异氟醚浓度个体化调整至1–3%,维持最低肺泡浓度为1.3–1.5。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肠切除和吻合等疼痛较重的阶段,异氟醚浓度超过2%。
采取仰卧位,进行标准正中腹部切开术,切口自剑突后方约4–5厘米处延伸至脐部后方约4–5厘米处。探查性腹腔镜检查未发现腹部器官或腹壁有明显病变。未观察到肠壁水肿、系膜增厚或系膜内静脉及淋巴淤积等异常。
在空肠段发现了一处肠壁内血肿。受累的空肠环被外翻并从邻近组织中分离。对供应该切除段的肠系膜血管使用2–0单丝可吸收缝线进行结扎。
在病变近端和远端均确保至少4厘米的手术切缘。在病变近端和远端约6厘米处放置无创肠道钳,以暂时阻塞肠腔(下图)。在近端和远端肠道环的反系膜边界附近,使用3–0聚丙烯缝线放置固定缝线,以利于对齐。随后切除肿块及周围组织。

↑ 手术中拍摄的照片显示手术中发现的空肠肿块。该肿块的外观与血肿一致。在切除前,使用无创肠道钳夹固定了空肠的近端和远端部分。
采用3–0单丝可吸收缝线进行端对端、对位吻合。吻合术首先以三角形排列放置三针简单间断缝线以对齐肠管腔,随后以简单连续缝合模式完成闭合。吻合术后进行了漏液测试,未观察到漏液。在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在吻合部位覆盖大网膜以促进愈合。腹壁进行了常规三层闭合。
吻合术后,从麻醉中恢复良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切除的空肠肿块长度为3.5厘米,准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下图B)。在分离的肿块中观察到血凝块(下图C)。

↑ (B)切除的空肠肿块,大小约3.5厘米,准备进行病理学检查。(C)切开的空肠肿块经内部内容物检查,发现病变内有凝固的血液。
切除的空肠肿块的组织学检查显示,肌层的大部分区域存在广泛的血液淤积(下图A),而黏膜层则表现出淋巴管扩张和血液淤积(下图B)。在系膜中观察到肉芽肿性炎症、结缔组织增生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下图C)。未发现其他显著异常,如感染性病原体或肿瘤性改变。

↑ (A)肌层的大部分区域广泛存在淤血(白色星号),并在肠系膜中观察到肉芽肿性炎症(黑色箭头)。(B)在黏膜层中,观察到淋巴管扩张(黑色箭头)和充血(蓝色箭头),肌层中也可见滞留血液(白色星号)。(C)在肠系膜中观察到肉芽肿性炎症(黑色星号),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部分新生血管形成(红色箭头)。未见其他显著异常,如感染性病原体或肿瘤性改变。
肠道血肿的潜在原因,如抗凝剂使用、创伤、异物、肠套叠和凝血障碍均被考虑。然而,本病例中未发现抗凝剂使用或创伤的病史,且鉴于犬年龄较轻,肿瘤性病变也不太可能。在探查性腹腔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中未发现提示异物或肠套叠的病变,因此可排除这些病因。
因此,有必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血小板功能及潜在的凝血因子缺乏,包括von Willebrand病。由于术前血小板计数正常,因此可排除血小板减少症作为病因。
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von Willebrand因子检测结果亦正常。因此,本病例被诊断为由不明原因引起的血肿。
04 预后
在为期6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出现呕吐、腹痛或软便等症状的复发。
05 讨论
慢性腹泻是犬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引起。原发性肠病包括感染性、肿瘤性、机械性、中毒性及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而继发性肠病则与影响胰腺、肝脏、肾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相关。
根据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90%的慢性腹泻犬被诊断为原发性肠病,其中79%被归类为慢性炎症性肠病。在慢性炎症性肠病的不同形式中,食物反应性肠病最为常见,其次是抗生素反应性肠病和特发性炎症性肠病。肿瘤性病因(如肠淋巴瘤和肠腺癌)仅在4%的病例中被识别。
肠道血肿在人类医学中已有充分报道,创伤性腹部损伤是主要病因。其他报道的病因包括胰腺疾病、抗凝治疗、肠道活检或注射。相比之下,伴侣动物中肠壁内血肿的发生极为罕见。
迄今为止,仅有四项研究报道了5例犬病例和一例猫病例。在已报道的犬病例中,两例与慢性胰腺炎相关,一例与异物相关,两例被归类为原因不明。唯一的一例猫病例涉及一例来源不明的结肠血肿。
本病例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与慢性血肿有关,表明存在持续的炎症反应,而这种炎症反应通常与未解决或持续存在的血肿相关。这种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因为机体在试图管理伤口并随时间推移修复组织的过程中会产生这种反应。
血小板水平可能保持正常,也可能因伤口愈合反应而出现轻度血小板增多。然而,出血可能阻止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由于疾病的慢性性质,脱水可能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反映出体液流失。虽然血肿可能引起轻度贫血,但疾病的慢性进展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这一模式与本病例一致。
因此,基于血液学评估和脱水症状,该病变很可能已存在较长时间,这与慢性软便和呕吐的病史相符。这些发现可能因血肿的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如继发感染或体液转移)而有所不同。
在本病例中,主人强烈反对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原因是担心患者的攻击行为以及可能由压力引发的并发症。主人还对短头犬种在镇静或麻醉过程中的风险表示了显著的担忧。因此,他们拒绝了任何治疗以外的需要镇静或麻醉的额外诊断程序。
本病例强调了在鉴别诊断中考虑罕见疾病(如非创伤性肠壁内血肿)的重要性,即使在没有创伤史或饮食不当史的动物中也是如此。此外,它突出了先进影像学技术(特别是超声检查)在识别常规X光片可能漏诊的肠壁异常方面的诊断价值。尽管本病例未使用CT成像,但在未来病例中可考虑使用CT成像以进一步特征化血肿并可能识别潜在病因。
综上所述,本病例描述了一例2岁法国斗牛犬空肠内非创伤性肠壁内血肿的罕见病例。该犬表现出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软便和腹痛。主称该犬仅食用了常规饮食,无饮食不当或外伤史,且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凝血的药物。这些发现强调了即使在没有明显外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也需对胃肠道症状进行彻底调查的重要性。
文献来源:Kim YJ, Choi DM, Kang JI, Kim DY, Nam CS, Lee KS, Park HM. Case Report: Idiopathic intramural hematoma of the jejunum in a French Bulldog. Front Vet Sci. 2025 May 20;12:157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