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混种猫
年龄:1岁
性别:雌
是否绝育:是
诊断:原壁菌病

01 主诉及病史

4个月的大肠腹泻病史,由于腹泻恶化而转诊。

小时候在户外流浪后被收养,此后一直室内饲养,没有旅行史。猫免疫缺陷病毒和猫白血病病毒阴性。粪便PCR检查阴性(胎儿三毛滴虫、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弓形虫、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猫冠状病毒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接受多种抗生素治疗,包括阿莫西林(17.2 mg/kg PO q12h)、头孢维辛(8 mg/kg SC 两剂)、氯霉素(17.2 mg/kg PO q12h)和甲硝唑(13.4 mg/kg PO q12h),以及泼尼松龙(0.18-0.5 mg/kg PO q24-48h),并喂食易消化的胃肠道处方粮,没有明显改善。

02 检查

体重3.45公斤,肌肉轻度流失。呼吸状态和视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血液分析显示氨(152 μg/dl [23-78])、葡萄糖(196 mg/dl [71-148])和碱性磷酸酶(65 U/l [0-58])升高。粪便涂片显示大量细菌,但未发现特定病原体。腹部超声显示弥漫性结肠增厚,面积达2.4毫米。

内窥镜检查显示结肠明显缩短,从肛门到回盲瓣的总长度为14厘米,结肠狭窄位于距离肛门11厘米处。结肠粘膜表现出多灶性糜烂和出血(下图)。结肠黏膜脆弱、无弹性,在吹气过程中容易撕裂。胃、十二指肠和回肠黏膜在内镜中未发现异常。使用镊子通过内窥镜收集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的粘膜样本。

↑ 结肠的内窥镜图像。不规则结肠黏膜伴多灶性糜烂和出血。

Wright-Giemsa染色的结肠粘膜涂片标本显示了许多单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生物体和巨噬细胞(下图)。这些生物体的直径约为10 μm,具有内部内生孢子和未染色的细胞壁。在巨噬细胞内观察到几种生物体。

↑ 结肠黏膜印模涂片。单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生物体和巨噬细胞。这些生物体的直径约为10 μm,具有内部内生孢子并具有未染色的细胞壁。有些生物体被巨噬细胞吞噬。

组织学上,在结肠粘膜固有层中观察到肉芽肿性炎症,伴多种微生物(下图a)。这些生物体具有细胞壁,表现出随机或径向内部分割(下图b)。每个片段都含有内生孢子。有些生物体缺乏内部内容。细胞壁和内部片段对PAS和GMS呈阳性(下图c)。免疫组化和PAS双重染色显示CD204阳性巨噬细胞在生物体周围浸润(下图d)。在CD204阳性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一些生物体。在病灶内观察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轻度浸润。在粘膜上皮和粘膜表面观察到少量生物体。在胃、十二指肠或回肠的粘膜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病变。

↑(a)固有层中有许多微生物的肉芽肿性炎症。(b)生物体具有细胞壁,通常表现出随机或径向的内部分割。每个片段都包含内生孢子。有些生物体缺乏内部内容物。(c)细胞壁和内部分割进行格罗科特的美替那明银染色。(d)生物体周围的CD204阳性细胞。在CD204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一些生物体。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生物体细胞质中致密体、淀粉颗粒和叶绿体的缺失(下图a)。生物体和内部内生孢子具有厚厚的双层细胞壁(下图b)。

↑ 生物体的超微结构图像。透射电子显微镜:(a)致密体(箭头)和淀粉颗粒(三角)以及生物体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b)生物体和内部内生孢子具有双层厚细胞壁。

据细胞学、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结果,怀疑该生物体属于原壁菌。PCR检测原壁菌的基因,并使用Sanger法测序。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显示引物对1(原壁菌)和2(牛原壁菌)具有特异性条带,而引物3(魏氏原壁菌)未观察到条带(下图)。

最终被诊断为患有与牛原壁菌感染相关的肉芽肿性结肠炎

03 治疗

益生菌(Slab 51,粪链球菌)、高纤维饮食(处方粮)和伊曲康唑(4.0 mg/kg PO q24h,持续8周)治疗。

04 预后

疗效不佳,腹泻在整个223天的观察期内仍持续存在。

05 讨论

原壁菌(Prototheca是腐生的无色藻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植物、水、土壤、皮肤和人类和动物的粪便中。它们表现出酵母样的圆形或椭圆形形态,直径为10-30 μm,细胞壁厚,超微结构特征为双层结构。

原壁菌的繁殖是通过内生孢子形成的,其中母细胞(孢子囊)通过内部分裂在细胞质内产生子细胞(内生孢子)。

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零星报道了原壁菌病。在人和狗中,原壁菌病会导致多个部位病变,包括皮肤、眼睛和内脏器官,如肠道。在猫中,已有皮肤原壁菌病例的报道,然而,没有关于肠道受累的信息。

原壁菌属可分为18个种,在人和动物中均有部分种感染的报道:魏氏原壁菌(Prototheca wickerhamii)、牛原壁菌(Prototheca bovis)、Prototheca ciferriiPrototheca cutis、宫岩原壁菌(Prototheca miyajii)和黑头原壁菌(Prototheca blackhead)。

魏氏原壁菌是人和猫原壁菌病中最常见的物种,主要引起皮肤病变。魏氏原壁菌还与狗的皮肤原壁菌病有关。牛原壁菌与牛乳腺炎有关。牛原壁菌是最常见的犬原壁菌物种,经常引起全身感染。既往报告表明,大多数犬系统性原壁菌病的最初表现为结肠感染引起的腹泻。

在猫中,仅报告了两例牛原壁菌感染病例。在其中一个案例中,猫有神经系统症状,并且在脑脊液中发现了牛原壁菌。在本病例中,猫出现慢性腹泻,并被诊断为与牛原壁菌感染相关的肉芽肿性结肠炎。表明猫原壁菌病的表现可能因原壁菌物种而异:魏氏原壁菌会导致皮肤病变,而牛原壁菌会导致包括肠道在内的多种器官损伤

人和动物原壁菌病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抗真菌疗法,如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然而,之前的报告表明,大多数犬肠道原壁菌病对抗真菌治疗具有耐药性。尽管临床证据有限,但一些关于犬肠道原壁菌病的报道表明,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灌肠可能是有效的。

在本病例中,猫接受了伊曲康唑治疗,但腹泻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他方法,以评估抗真菌治疗对猫肠道原壁菌病的疗效。

总之,这是患有慢性腹泻的幼猫中首次报告与牛原壁菌感染相关的肉芽肿性结肠炎。因此,应将肠道原壁菌病纳入难治性慢性腹泻猫的鉴别诊断中

文献来源:Ishikawa K, Chambers JK, Nakashima K, Sakai T, Uchida K. Granulomatous colitis associated withPrototheca bovis infection in a young cat. JFMS Open Rep. 2025 Jul 22;11(2):2055116925134854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