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喜乐蒂牧羊犬
年龄:12周
性别:雄
是否绝育:否
诊断:鹅膏菌中毒

01 主诉及病史

急性发作的呕吐和腹泻。

在前一天晚上被带到附近露营地散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行为或异物摄入。像往常一样吃晚饭,晚上被安置在狗窝里,没有发现异常。7小时后,出现腹泻和呕吐。在出现胃肠道症状后3小时,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被立即送往急诊。

02 检查及治疗

侧卧,精神萎靡。窦性心动过速(220次/分)、呼吸急促(60次/分)、体温过高(40.3℃)。脱水8-10%,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证据。腹泻绿色且恶臭,含有小块塑料和橡胶。

严重低血糖(21 mg/dL [81-125])、低钾血症(3.0 mmol/L [3.4–4.9])、血液浓缩(PCV 52%,TS 8.2 mg/dL)、高乳酸血症、酸中毒。犬细小病毒SNAP检测呈阴性。

静脉注射1 mL/kg以生理盐水1:1稀释的50%葡萄糖。乳酸林格氏液以20 mL/kg静脉内给药。由于持续低血容量和精神异常,给予5 mL/kg的7.5%高渗盐水,但没有改善。床旁超声显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心室腔闭塞,无腹膜积液。氨苄西林/舒巴坦以30 mg/kg IV的剂量给药,因为担心隐匿性化脓性腹膜炎。

在液体复苏和代谢稳定后,注意到严重的腹痛。开始芬太尼(4 mcg/kg/h)和利多卡因(25 mcg/kg/min)的恒速输注。尽管纠正了低血容量并解决了低血糖,但精神并没有改善。主要鉴别包括胃肠道梗阻伴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和毒物摄入(如木糖醇)。除了葡萄糖外,肝脏合成的其他标志物,如肌酐、胆固醇和白蛋白都是正常的。

尽管持续提供液体支持,但仍出现低血压。额外给予10 mL/kg乳酸林格氏液和5 mL/kg Vetstarch以缓解低血压。开始接受恩诺沙星(10 mg/kg IV)以实现广谱抗菌覆盖,并继续使用芬太尼、利多卡因和静脉输液,补充钾和2.5%葡萄糖。

胃肠道支持包括马罗吡坦(1 mg/kg IV)和昂丹司琼(1 mg/kg IV)。给予新鲜冷冻血浆输注(15 mL/kg IV 超过5小时)。监测和护理包括心电图监测、连续有创血压监测、卧位护理和用于量化尿量的导尿管插入。

就诊后4小时,出现复发性严重低血糖(28 mg/dL;尽管持续补充葡萄糖)。额外给予葡萄糖推注,持续补充增加到5%。仍出现复发性低血压,并开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恒速输注(0.1-0.3 mcg/kg/min)。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140 mg/kg IV,然后70 mg/kg IV q6h)用于肝脏支持。

就诊后6小时,出现高钙血症,伴有持续性高乳酸血症、酸中毒和ScvO2升高。此时能够不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保持正常血糖。多尿,尿量3 mL/kg/h。床旁超声显示一个充满液体的胃,通过鼻胃管以缓解液体膨胀并降低误吸风险。腹部不适正在恶化,并开始使用氯胺酮来控制疼痛。

就诊后12小时,尽管补充了血糖,但发现血糖仍低,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升高至7.5%。多尿持续,尿量为3 mL/kg/h。尽管维持了正常的血压和血糖,但精神仍然严重萎靡。

就诊后16小时,血压和血糖正常。尽管血容量正常且水合正常,但在接下来的4小时内,尿量从多尿变为少尿

就诊后18小时,尿量进一步下降至0.25 mL/kg/h,尿比重为1.024。

就诊后20小时,出现复发性低血压,伴有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无尿,对液体治疗无反应。出现氮质血症(肌酐2.3 mg/dL [0.8–1.5])和中度高钾血症(6.3 mmol/L [3.4–4.9])。血糖正常(121 mg/dL)。静脉血气显示进行性高乳酸血症、酸中毒和ScvO2降低。

就诊后21小时,发生心肺骤停,并开始心肺复苏术。由于主人的决定,心肺复苏术在28分钟后停止。遗体被提交进行诊断性尸检。

03 尸检

尸检显示多个器官系统的广泛坏死。由于之前没有发现腹腔积液,因此怀疑腹腔积血继发于心肺复苏操作,尽管不能排除潜在的进行性凝血病。

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大面积急性肝细胞坏死,其特征是肝细胞索破裂和小叶中心、中间带和门静脉周围细胞凝血性坏死,以及怀疑是由于压迫引起的多灶性裂隙(下图)。

↑ 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索弥漫性破坏。肝细胞表现出可变的细胞大小、细胞质边缘变圆和细胞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多数肝细胞缺乏细胞核,其他肝细胞有核分裂或核固缩。

发现肾细胞结构具有多种形态,包括空泡、肿胀、收缩、核溶解、核固缩、核分裂和脱落。在大多数皮质小管层中发现无定形嗜酸性粒细胞物质。髓质小管含有颗粒状的嗜酸性粒细胞碎片,这些碎片通常充满整个管腔。这与中度或明显的皮质肾小管上皮坏死一致(下图)。

↑ 肾皮质小管上皮坏死。皮质小管通常受到上皮细胞坏死的影响,其特征是细胞质空泡化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核固缩、核分裂或核溶解,并脱落到肾小管管腔中。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管腔内的无定形嗜酸性粒细胞碎片混合。

大脑组织病理学显示,前脑和丘脑10-20%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棱角分明,细胞核不明显或缺失。神经元和小血管周围的区域清晰。这些发现与广泛的、中度、急性层状神经元坏死以及相关的脑皮质水肿一致(下图)。

↑ 神经元坏死。深部脑皮质层内的神经元表现出神经元变性和坏死,其特征是细胞体萎缩、有角,细胞质嗜酸性增多,细胞质和核溶解或凝固。神经元和血管通常被表示水肿的透明空间包围。

在肺部发现急性、轻度、广泛的肺泡水肿。胃粘膜内发现幽门螺杆菌。根据病程和病理结果,优先考虑α-鹅膏蕈碱中毒。主人后来报告说,在露营地附近发现了腐烂的不明种类蘑菇

将肝组织提交给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实验室系统,用于定性检测α-鹅膏蕈碱。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在肝组织中检测到微量α-鹅膏蕈碱,证实了可能接触过含鹅膏毒素的蘑菇

将收集的患者血清进行胰岛素水平分析,结果发现中度至重度的高胰岛素血症(72.5 μIU/mL [8.1–31.9]),尽管存在轻度高血糖(130 mg/dL [81–118]),但胰岛素:葡萄糖比值升高(0.56 [0.11–0.33])。

04 讨论

虽然总体患病率因季节和地理位置而异,但摄入鹅膏菌属的毒蘑菇通常会给动物带来很高的死亡率。根据ASPCA动物毒物控制中心的数据,大多数摄入报告发生在美国东北部(40%)和西部(23%)。这些蘑菇最常出现在夏末和秋季,通常与橡树、桦树和松树有关

鹅膏菌的毒素是环肽,如鹅膏毒素、鬼笔毒素或环胺素,其中鹅膏毒素因其严重作用而成为主要研究的毒素。鹅膏毒素对小动物有剧毒,静脉给药时狗的LD50低至0.1 mg/kg。摄入单个蘑菇对狗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毒物的临床过程在人类中有据可查,通常遵循四个阶段,其特征是潜伏期、胃肠道期、明显恢复期和暴发性器官功能障碍期

摄入后,鹅膏毒素直接对十二指肠和回肠细胞产生首次作用,在摄入后约6-8小时引起呕吐、痉挛和腹泻。毒素的化学稳定性可防止其因热量和酸度而分解,从而促进胃肠道中毒。

然后毒素被吸收到血液中,主要被肝细胞吸收,然后被其他具有高代谢活性的细胞吸收,包括肾脏近端小管。鹅膏毒素是RNA聚合酶II的特异性抑制剂,可减少mRNA的转录,导致蛋白质合成逐渐停止和细胞死亡。这种逐渐的停止可导致明显的缓解阶段,动物似乎在几小时到几天后出现恢复。

然而,蛋白质合成减少会继续,通常会在2-3天内发展为暴发性肝坏死和死亡。在幼犬中,死亡可能发生得更快,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并且通常与严重低血糖有关。低血糖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中的肝糖原耗竭有关,但直接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机制

该病例强调了早期筛查α-鹅膏蕈碱中毒,对出现严重胃肠道体征和低血糖患者的潜在益处。严重低血糖且肝酶仅中度升高,导致高度怀疑消耗性病因,例如化脓性腹膜炎或木糖醇中毒。

由于存在多种全身炎症的体征,可能表明消耗、体温过高、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因此最初也优先怀疑化脓性腹膜炎。这种由脓毒症引起的不受控制的全身炎症的可能性导致了针对性较低的治疗计划。

最近,一种靶向方案,改编自人类医学的改良圣克鲁斯方案,在成功治疗狗的α-鹅膏蕈碱中毒方面显示出希望。该方案使所有接受治疗的5只狗都存活出院。传统上,这种中毒的死亡率接近80%

诊断鹅膏菌中毒通常根据目击或疑似摄入鹅膏菌、经典病理生理阶段的存在做出的,然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在血清、尿液、胃内容物、肝脏、肾脏或提供的蘑菇样本中检测α-鹅膏蕈碱来确认。该测试灵敏度高,但时间为10-14天。

已经开发了一种POC侧流免疫测定法,与质谱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检测水平,但相对便宜,可以在几分钟内对蘑菇或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并已被证明可以提供更快速的诊断。

总之,本病例报告记录了一只鹅膏菌中毒的幼犬的不良结果,并提供了患有这种疾病的动物的高胰岛素血症证据。该病例强调了诊断和管理鹅膏菌中毒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幼年动物中,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在鹅膏菌中毒伴低血糖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这种机制的临床患病率并调整治疗方案。

文献来源:Lake Z, Ludwik T, Hake C. Case Report: α-amanitin toxicosis leading to acute death in a puppy. Front Vet Sci. 2025 Jun 18;12:154202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