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约克夏犬
年龄:2岁7个月
性别:雄
是否绝育:未知
诊断:颈椎不稳定

01 主诉及病史

颈椎脱位保守治疗2-3周后,四肢麻痹和颈部疼痛症状再次出现。

20个月前曾从二楼的阳台坠落。最初被诊断为典型的右髌骨脱位,后来被诊断为颈椎C6和C7之间不稳定。MRI显示C6-C7椎间盘/髓核损伤和不稳定/半脱位。保守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笼子内休息和颈胸支架)不成功。

02 检查

体重1.5公斤。四肢瘫痪,爪子的姿势反射延迟,左前肢和颈部疼痛症状持续。血液检查显示尿素氮BUN 65,50 mg/dl,丙氨酸转氨酶62,50 U/l,略有升高。

根据X线检查结果,诊断为C6-C7不稳定和轻微椎体半脱位(下图)。由于患者体型较小,椎体薄而脆弱,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前拍摄的X线照相。X光片显示严重的C6-7不稳定/半脱位。

03 治疗

手术当天,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5 μg/kg)和布托啡诺(0.2 mg/kg)。使用丙泊酚(1 mg/kg),并用异氟醚维持,恒定速率输注芬太尼(最初10 μg/kg/h,根据参数调整剂量)。

俯卧位,从左侧的后段颈椎和前段胸椎进行背侧入路。暴露左侧C4-7、T1-3椎骨的棘突及其椎弓。使用环扎线,从棘突左侧的C5、C6和C7椎弓下穿过。

根据在脊柱不弯曲的情况下拍摄的X线照相视图上可见的形状,将一段长约15厘米、直径1毫米的克氏针在中间弯曲以模仿正常脊柱前凸。调整导线以相当紧密地包围C5、C6和C7椎骨的棘突。其左侧约6毫米的末端弯曲在T1棘突的正后方。克氏针的右端终止于T3棘突右侧。弯曲的克氏针类似于订书钉。单丝缝线在订书钉的左侧部分用打结固定(下图)。在C7和T1棘突之间环扎,并在T1的克氏针和棘突之间放置另一个环扎。伤口分层闭合。

↑ 用蓝色单丝线将克氏针固定在C5-C7椎弓上。从C7的右侧可以看到环扎线,将克氏针的双臂压在C7和T1之间。白色箭头显示订书钉的左臂在T1棘突后面弯曲的点。狗头在图片的左边。

术后镇痛包括美洛昔康(0.2 mg/kg第一次,然后0.1 mg/kg)、安乃近(q8h 25 mg/kg)和丁丙诺啡(q6h肌肉注射2 μg/kg)。

24小时后出院。出院时有四肢麻痹,但没有颈部疼痛症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4 mg/kg SC)每天一次,持续5天,并穿戴颈胸支具3周。限制活动。

04 预后

术后1个月,可以走动,但难以站立,并且经常发出疼痛叫声。复查显示前肢麻痹,并出现颈部疼痛症状。X线检查发现克氏针订书钉的头端已经迁移到C4椎骨弓下(下图),这被认为是再次手术的指征。

↑ 第一次手术后4周,克氏针(订书钉)的头端位置异常。

3天后,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将克氏针从C4椎骨弓下方取出,C4椎弓的后缘和C5椎弓的前缘因与订书钉的摩擦而略微磨损。订书钉的一端在平嘴钳的帮助下向背侧弯曲。C5椎弓和订书钉周围撕裂的单丝缝线被移除。曾尝试放置另一根单丝,但椎弓周围的订书钉和组织粘连使其变得困难,因此放弃了在该区域的进一步操作。伤口常规闭合。术后X光片显示订书钉的正确放置。

第二次手术后2天,站立困难和疼痛迹象消失。

第二次手术后10天,主人称站立困难和疼痛症状消失,排尿及站立无困难。检查发现该犬可以走动,但仍然共济失调,位置反射延迟,四肢反射略有增加,没有疼痛。

第二次手术后6周,可以走动,后肢有轻微共济失调,但位置反射正常。没有发现疼痛症状。

第二次手术后6个月,可以走动,没有共济失调,本体感觉正常。没有发现疼痛症状。X线显示订书钉略微向背侧移动,C6椎弓上方间隙约1.5毫米,C7椎弓上方间隙约3.5毫米。存在骨质溶解,克氏针粘附在T1和T3的棘突上(下图)。

↑ 手术后6个月,C6椎弓上方约1.5毫米的间隙,C7椎弓(水平箭头)和骨质溶解(垂直箭头)上方约3.5毫米的间隙,订书钉粘附在侧视图上T1和T3的棘突上。

05 讨论

本研究首次尝试在小型犬的颈椎后部不稳定中应用经椎板下克氏针钉合术。这种手术方法在犬的颈椎损伤治疗中尚未被广泛考虑。

在以往的颈椎骨折或不稳定病例中,通常采用金属植入物和骨水泥的组合。然而,这种方法在小型犬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小型犬的颈椎解剖结构较为精细,使用金属植入物和骨水泥可能会对脊髓造成潜在的损伤风险。

本案例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的手术方法,即经椎板下克氏针钉合术。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向脊髓方向钻孔,从而降低了对脊髓的潜在损伤风险。在椎板下穿行单丝线能够有效地稳定颈椎,同时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此外,这种方法在小型犬中具有一定的解剖优势,因为小型犬的椎板间隙相对较宽,使得穿线操作更加容易。

尽管手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并发症,但最终的治疗效果仍然令人满意。在手术后,犬的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长期随访显示,尽管克氏针与椎板之间出现了间隙,但这些并发症并未对犬的运动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即使在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情况下,软组织稳定仍然足以保护椎骨免受过度移动,从而避免了疼痛或运动困难的发生

本案例观察到了一些并发症,例如克氏针的头端插在椎板下、单丝线撕裂或松动以及一些骨溶解灶。其中,克氏针的头端嵌插问题较为重要,但通过简单地将钉子的头端向背侧弯曲得以解决。其余并发症未对患者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提示在未来的手术中,可能需要考虑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聚合物棒代替克氏针,编织带代替单丝线,以提高手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例如,既往曾报道在实验犬(体重15-20千克)的颈椎(C4-C5)进行部分椎板切除术后,使用U形斯坦曼针或由骨(自体尺骨)制成的支柱。这些替代材料可能在小型犬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总之,经椎板下克氏针钉合术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颈椎不稳定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型犬。此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其他腹侧入路方法失败后的补充手段。尽管本案例中出现了一些并发症,但最终的治疗效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小型犬的颈椎不稳定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材料和手术技术的优化,以提高这种手术方法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文献来源:Sterna J, Degórska B, Bonecka J, Baranski M. Sublaminar stabilization (stapling) of the caudal cervical instability in Yorkshire terrier-A case report. Front Vet Sci. 2025 Jul 2;12:160603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