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gal dysbiosis following antibacterial monotherapy in canine otitis externa

期刊: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DOI:10.1111/jsap.13801

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sap.13801

01 研究目的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在犬难治性细菌性外耳炎中,使用局部抗菌单药疗法(如氟喹诺酮类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成功治疗后,是否会导致马拉色菌过度生长,即真菌失调。

研究通过半定量培养方法来检测马拉色菌和细菌的数量变化。

02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29只患有细菌性外耳炎的犬,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FQ,18只犬,25只耳朵)治疗,另一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T,11只犬,19只耳朵)治疗,治疗周期为8到36天。

在治疗前后(访问1和访问2),研究人员从犬的耳道采集样本,稀释后将样本分别接种到血液琼脂、MacConkey琼脂和改良Dixon琼脂上,以生成半定量计数。微生物通过表型和MALDI-TOF进行鉴定。

03 研究结果

1. 细菌感染情况

① 治疗前:在26只接受FQ治疗的耳朵中,14只单独或与其他细菌共同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在19只接受PT治疗的耳朵中,18只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和中间葡萄球菌也是较常检出的细菌。

② 治疗后:

FQ治疗组:从19只犬(26只耳朵)中,细菌分离率显著降低(V1时13/15,V2时5/15)。10只犬(12只耳朵)的细菌培养计数和细胞学评分均降至零,表明治疗成功;但在3只耳朵中,细菌培养计数虽降至零,细胞学检查仍可见少量残留细菌。

PT治疗组:从14只犬(19只耳朵)中,细菌分离率也显著降低(V1时14/14,V2时2/14)。10只犬(14只耳朵)的细菌培养计数和细胞学评分降至零,表明治疗成功;2只犬(2只耳朵)的细菌培养计数降至零,但细胞学检查可见少量残留细菌。

2. 真菌(马拉色菌)感染情况

① 治疗前:在FQ治疗的26只耳朵中,有4只耳朵检出了马拉色菌,在PT治疗的19只耳朵中,仅1只耳朵检出。

② 治疗后:

FQ治疗组:马拉色菌的分离率从治疗前的4/26增加到治疗后的10/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在PT治疗失败后转用FQ治疗的3只犬中,FQ治疗成功。

PT治疗组:马拉色菌的分离率从治疗前的1/19显著增加到治疗后的18/19,且治疗后所有PT治疗的犬耳朵中均检出了马拉色菌,其中13只耳朵为马拉色菌,1只耳朵为白色念珠菌。

3. 治疗耐受性

在本研究中,使用FQ和PT进行耳部治疗的犬未出现不良反应。

04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有效的抗菌单药疗法(如氟喹诺酮类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犬类细菌性外耳炎时,常会导致马拉色菌过度生长,偶尔也会出现念珠菌过度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抗菌药物抑制了通常对酵母菌生长具有竞争性和抑制性作用的共生菌和致病菌。

来源:Juhola, J., Brennan, E., Ferguson, E.A., Loeffler, A., Hendricks, A., Frosini, S.M., Chang, Y.M. and Bond, R. (2025), Fungal dysbiosis following antibacterial monotherapy in canine otitis externa. J Small Anim Pract, 66: 149-15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