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短毛猫
年龄:10岁
性别:雌
是否绝育:是
诊断:膀胱结石

01 主诉及病史

出现24小时嗜睡、低血糖和排尿困难,进一步发展为尿闭。

02 检查

超重(5.5公斤),体况评分为7/9。体温过低(37.3°C),心动过缓(140次/分),腹部触诊显示膀胱坚硬、中等大小。

静脉血气分析显示高钾血症(8.9 mmol/l [3.5–5.0]),低钙血症(1.04 mmol/l [1.20–1.45])。插入头静脉导管,并通过静脉输注缓慢给药1 ml/kg的10%葡萄糖酸钙。鉴于高钾血症,1 IU常规胰岛素(0.18 IU/kg)和50%葡萄糖(2 g IV)也被给予。

腹部X线照相显示膀胱膨胀(4.5×4.8 cm),膀胱腔内有两块结石,后部三角区处有另外一块结石(下图)。

↑ 膀胱结石(箭头),其中一颗膀胱结石怀疑卡在三角区。

多次尝试使用3.5 F×14厘米导尿管缓解下尿路梗阻失败。改用亲水涂层导丝(0.018英寸×150厘米)成功逆行进入尿道,并通过超声证实在膀胱内。将3.5 F ×14厘米导尿管穿过导丝,移除导丝后,使用3-0单丝尼龙缝线固定。从导尿管中收集尿液并提交尿液分析和需氧细菌培养。

尿液高度粘稠,无法进行完整的尿液分析。直接尿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显示浓密的粉色粘液、无定形折射物质、散落的鸟粪石晶体和大量细胞外细菌。48 h后培养出解脲棒杆菌(C. urealyticum。药敏结果如下表所示。

↑ 肉汤微量稀释测定的解脲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03 治疗

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乳酸林格氏液,15 ml/h)、丁丙诺啡(13 μg/kg IV q8h)和恒速输注0.1 IU/kg/h的常规胰岛素,以控制持续性高钾血症。通过中心导管以5 ml/h的速度静脉补充25%葡萄糖。在等待尿培养和敏感性测试的结果之前,用氨苄西林-舒巴坦(50 mg/kg IV q8h)和恩诺沙星(5 mg/kg IV q24h)治疗。

入院后12小时,全血细胞计数显示血细胞比容24.5% [30-50]。血生化显示明显氮质血症,肌酐15.8 mg/dl [1.1–2.2],血尿素氮217 mg/dl [18–33]。存在持续性高钾血症(7.8 mmol/l [3.6-4.9]),提示持续的下尿路梗阻。超声显示多块结石,包括位于后部三角区和近端尿道的大尿石。膀胱腔内可见明显的回声碎片(下图)。导尿管位于尿道内,其开口刚好位于阻塞性结石的远端。膀胱大小适中,导尿管引流效果不佳。

↑ 腹部超声显示明显的膀胱内悬浮回声碎片。

由于下尿路梗阻持续,换用0.018英寸×150厘米的亲水涂层导丝,通过先前放置的导管以逆行方式插入。然后通过导丝移除导管,并插入新的5 F×25厘米导尿管,推进并进入膀胱,然后移除导丝。通过导尿管用无菌盐水冲洗膀胱以清除碎屑。然后将封闭式收集系统连接到导尿管。继续使用静脉输液、氨苄西林-舒巴坦、恩诺沙星和丁丙诺啡治疗。48小时内,高钾血症得到缓解,肌酐浓度降至2.3 mg/dl [1.1-2.2]。

住院2天后,进行了膀胱切开术。膀胱粘膜呈不规则和灰色,膀胱腔内存在大量粘液碎片(下图)。使用膀胱勺取出三个结石,并使用8 F红色橡胶导管以顺行方式冲洗尿道。收集膀胱壁标本,并提交用于需氧和厌氧细菌培养。使用3-0缝线以简单间断模式闭合膀胱,并常规闭合体壁。

↑ 膀胱切开术图像显示膀胱粘膜呈灰色外观。

从膀胱壁中分离出解脲棒杆菌,与初始尿液标本的药敏模式相匹配。晶体学结石分析显示,这些结石由94%的鸟粪石和6%的磷酸钙组成。

04 预后

膀胱切开术后又住院了2天,并继续接受静脉输液、氨苄西林-舒巴坦、恩诺沙星和丁丙诺啡。术后24小时拔除导尿管。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正常,24小时后出院。

出院后,恩诺沙星(5 mg/kg PO q24h)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4.7 mg/kg PO q12h)与加巴喷丁(10 mg/kg PO q8-12h)一起使用。

3周后,临床状况良好。体格检查没有异常,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正常:肌酐1.4 mg/dl [1.1-2.2],尿素氮27 mg/dl [18-33]。腹部超声显示膀胱内没有可见的结石或碎片。后续失访。

05 讨论

下尿路梗阻(LUTO)在猫中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在猫中的发病率为5.73%至6.08%,且多见于雄性猫,因为雄性猫的尿道管径较窄。

尿道栓是最常见的LUTO原因,常发生于患有阻塞性猫特发性膀胱炎的个体中。其他原因包括尿道结石、肿瘤、狭窄、假膜性膀胱炎、异物和尿道的外在压迫等。虽然LUTO在雌性猫中极为罕见,但一旦发生,通常与恶性肿瘤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解脲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亲脂性、生长缓慢的杆菌,具有产生尿素酶的能力。这种细菌在猫的泌尿道中很少被分离出来,仅占猫所有泌尿道细菌分离物的0.2%。C.urealyticum可引起猫和狗的结痂性膀胱炎,但由其感染引起的磷酸铵镁泌尿结石导致的尿道梗阻此前尚未在猫中被报道。

本报告记录了一例由解脲棒杆菌感染引起的磷酸铵镁结石导致的雌性猫LUTO病例。大多数猫的磷酸铵镁结石形成于无菌尿液中,但感染诱导的磷酸铵镁结石在猫中也有报道,主要与葡萄球菌有关

本病例中的泌尿结石很可能是由解脲棒杆菌感染引起的,因为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强尿素酶产生菌使猫形成磷酸铵镁结石的几率增加了11.93倍。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排除无菌磷酸铵镁结石形成后导致解脲棒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无菌磷酸铵镁结石在猫中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可能涉及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包括饮食和压力。尿液pH在本病例中可能有助于确定事件的顺序,更碱性的尿液支持尿素酶产生菌的存在,可能表明感染先于结石形成。然而,由于尿液黏度问题,无法进行尿液分析。稀释尿液样本可能有助于分析,但这可能会影响pH和后续的诊断。

在之前关于狗和猫解脲棒杆菌泌尿道感染的报告中,潜在的合并症如排尿障碍、之前的尿道导管插入或LUTO病史经常被提及。本报告中的猫没有尿道导管插入或已知合并症的病史。然而,主人报告说在前2年里,它经历了间歇性的排尿困难,但这个问题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解决了。解脲棒杆菌是猫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能潜在的宿主防御机制受损促成了泌尿道感染,尽管这一方面没有被研究。

解脲棒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通常对多种药物有耐药性,但本病例中的分离物对实验室中测试的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猫接受了双重抗菌治疗,然而,在培养结果出来后,应该只使用氨苄西林/克拉维酸或氨苄西林进行降级治疗。作者也承认,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使用双重抗菌治疗并不符合谨慎的抗生素管理原则,作者不推荐这种做法用于其他病例或患者。

国际伴侣动物传染病学会建议对大多数患有偶发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猫和狗进行短期(3-5天)治疗。在有合并症的动物中,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尽管这些情况的具体指南尚未发表。

在这个病例中,大量的黏液和矿物质物质可能作为细菌生长的核心,促使使用更长时间的抗生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解脲棒杆菌相关结石的猫的适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出院时,可以为这只猫提供酸化饮食以最小化磷酸铵镁结石的再形成,并提供饮食减重策略,然而,主治医生希望确保完全康复后再进行饮食调整。

尽管在这个病例中LUTO可能继发于泌尿结石,但尿液的黏度和黏液性碎片的存在也可能起到了作用。LUTO可能仅由于炎症碎片的堆积而发生,这在患有无菌阻塞性特发性膀胱炎的猫中经常观察到。膀胱壁增厚和沉积物的积累是在被诊断为解脲棒杆菌感染的猫的超声检查中的常见发现。

总之,尽管雌性猫中LUTO较为罕见,但本病例表明,解脲棒杆菌感染与磷酸铵镁结石相关,可能引发LUTO。尽管猫中感染性磷酸铵镁结石较为罕见,但在处理LUTO病例时,即使没有潜在的泌尿道疾病,也应考虑尿素酶产生菌如解脲棒杆菌。

文献来源:Woerde DJ, Palm CA, Cutolo EC, Philp HS, Westropp JL. 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associated struvite urolithiasis in a female cat. JFMS Open Rep. 2025 Aug 23;11(2):2055116925136282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