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 | |
![]() | 品种:波士顿梗 |
年龄:11岁 | |
性别:雄 | |
是否绝育:是 | |
诊断:肝癌 |
01 主诉及病史
因突然出现嗜睡和呕吐症状就诊。
在就诊当天早上未能站立,且不愿离开笼子。当天有两次呕吐发作。
02 检查
神志不佳,脱水,体温39.56℃,心动过速,未听到杂音。触诊时腹部紧绷且似乎有疼痛感。能行走,但虚弱,肌张力和反射正常。观察到颈部疼痛。其余体格检查正常。
血常规显示轻度炎症,注意到压力性白细胞图与轻度血小板增多。血生化显示轻度高钾血症(4.7 mmol/L [3.3–4.6]),轻度降低的碳酸氢盐浓度(20 mmol/L [21–28]),轻度升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178 U/L [24–147]),轻度高胆固醇血症(265 mg/dL [120–247])。
尿液分析显示尿比重为1.040,pH为8.5,伴随轻度蛋白尿,轻度胆红素尿,中度脓尿(每高倍视野12-15个白细胞),轻度血尿(每高倍视野7-10个红细胞)。未进行尿液培养。
接受了静脉输液(乳酸林格氏液)和马罗吡坦(1 mg/kg),并根据需要使用美沙酮和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和镇静。在样本采集后,给予了氨苄青霉素/舒巴坦(30 mg/kg)。
腹部超声发现右肝区后侧出现一个大的、边界清晰的、约2.8×3.8 cm薄壁肿块(下图)。该肿块含有大量回声液体和内部堆积的团块回声物质,未显示彩色多普勒信号。在肿块附近发现少量回声性腹膜积液和高回声肠系膜脂肪。肝实质的其余部分是弥漫性异质的,具有多灶性大小不一的低回声结节和空洞区域。

↑ B超图像显示一个大的、薄壁的、2.8×3.8厘米液体填充肿块,内部回声病灶源自右肝区的后缘,并伴有局部高回声肠系膜脂肪。
进行超声引导下腹部穿刺术,然后对一般肝实质和大面积充满液体的肝肿块进行细针抽吸。从肝脏肿块中获得大约4.0 mL棕色不透明液体,进行细胞学评估。腹膜液的床旁检测发现乳酸浓度为4.1 mmol/L,葡萄糖浓度为179 mg/dL。外周血糖浓度为104 mg/dL [60-135]。
腹膜液不足,无法对蛋白质和细胞进行物理分析和定量。对腹膜液涂片的细胞学评估显示,细胞结构中度至显著增加,其中非退化至轻度退化的中性粒细胞占主导地位(98%)。腹膜液被解释为中性粒细胞渗出物。
肝实质样本的细胞学评估显示,肝细胞正常,与血液量相比,中性粒细胞比例主观上轻度增加,并被解释为轻度中性粒细胞炎症。在腹膜液或肝实质样本中,细胞学上未观察到感染性病原体。
对肝脏肿块液体的细胞学评估发现,中性粒细胞明显退化且保存不良的有核细胞群,以及许多细胞外和罕见的细胞内弯曲至螺旋形细菌生物体,长度约1-2 μm(下图)。液体的总蛋白质浓度为4.3 g/dL。考虑到细菌的大小和形态,认为可能是弯曲杆菌。

↑(AB)肝肿块液体的显微照片。有中性粒细胞炎症,中性粒细胞退化,细胞外和细胞内弯曲为螺旋状细菌。箭头表示细胞内细菌。
进行需氧、微需氧和厌氧培养。肝脏肿块标本在微需氧条件下在37°C下生长乌普萨拉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upsaliensis),在微需氧条件下在42°C下产生微生物的轻度生长,但在有氧或厌氧条件下没有。腹腔积液没有产生任何微生物生长。根据人类使用的CLSI断点和NARMS指南,该分离株被认为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敏感(下表)。

↑ C. upsaliensis分离株的抗菌药敏性。
03 预后
由于担心预后不良,在初步细胞学结果和细菌鉴定之前,狗被安乐死。
尸检时,右侧肝叶包含单个浅棕色至棕色、柔软的5×4.5×4 cm肿物,胰腺多灶坚硬。在肝肿块的切片上,组织渗出大量棕褐色至棕色干酪状物质。其他器官没有临床相关发现。
在组织学上,肝实质由未封装、界定不明确、中度细胞上皮肿瘤扩张,该肿瘤排列在细至中度纤维血管基质内的多细胞层厚小梁中(下图A)。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边界、丰富的嗜酸性粒细胞质以及圆形至卵形细胞核,具有细点状染色质和单核仁。红细胞不全和异核为轻度。在10个400×视野中观察到一个有丝分裂象。肿瘤包含一个界限分明、位于中心的区域,坏死内衬肉芽组织和纤维化。在周围的肝实质内,肝细胞表现出与坏死和液化。轻度至中度淋巴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症以及轻度多灶性导管反应扩大门静脉区域,血管内多灶性纤维蛋白血栓。胆囊同样被炎症和坏死破坏(下图B)。胰腺表现出轻微的慢性炎症。

↑(AB):肝细胞癌(A)和胆囊(B)的显微照片。肿瘤性肝细胞排列在小梁中(A)。胆囊由混合炎症细胞群(B)扩张。
在组织学评估中观察到来源不明的单独坚硬组织部分。它被脂肪组织(解释为肠系膜)包围,由一种未封装、界定不明确、细胞致密的肿瘤组成。肿瘤细胞排列在中度纤维血管基质内的包和巢中。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边界,中度至大量细颗粒的嗜酸性粒细胞质,以及圆形至卵形细胞核,具有细点状染色质和单个不同的核仁。红细胞不全和异核增多为中度。在10个400×视野中观察到一个有丝分裂象。肿瘤内存在多灶性坏死区域。
肝肿块为低级别肝细胞癌,伴有中央脓肿。不明来源的肿块(覆盖着脂肪组织)被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鉴于怀疑解剖位置靠近肝脏、胆囊和胰腺,进行了胰岛素免疫组化以排除胰岛素瘤,结果为阴性。非嗜铬副神经节瘤被认为是这种肿瘤最可能的诊断。其临床相关性并不明显。
04 讨论
犬肝脏脓肿较为罕见,其形成原因可能包括胆道感染上行、血源性传播、创伤事件、缺血或感染扩散等。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这些菌种均为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可在厌氧或需氧(对于兼性厌氧菌)环境中分离。虽然弯曲杆菌常从犬腹泻和肠炎粪便中分离,但其与肠外疾病相关性较低。
本病例中,根据超声引导下采集的肝脏肿物样本的细胞学检查结果,怀疑为弯曲杆菌感染。细胞学检查显示,肝脏肿物内存在大量退化性中性粒细胞以及弯曲至螺旋状的小型细菌,这些细菌的形态与弯曲杆菌相符。
因此,采用微需氧环境进行培养,最终成功分离出乌普萨拉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upsaliensis)。而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均未观察到细菌生长,这表明乌普萨拉弯曲杆菌的分离需要微需氧环境。
尽管在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了弯曲杆菌,但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包括H&E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针对弯曲杆菌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未在脓肿的肝细胞癌中发现细菌。这可能是因为在组织病理学检查前,通常会将疑似肿瘤病变的渗出物清除,从而导致未能检测到细菌。此外,患者在确诊细菌感染后、安乐死前接受了抗生素治疗,这也可能导致了假阴性结果。
本病例中感染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怀疑是由于胆道感染上行或细菌易位所致。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胆囊显示出与胆囊炎一致的改变,这可能支持胆道感染上行的假设。肝细胞癌可能是一个易感因素,由于肿瘤生长过快导致血供不足,从而引发缺血,为细菌定植提供了机会。
尽管可能性极小,但也需要考虑乌普萨拉弯曲杆菌感染可能刺激了恶性转化,导致了肝细胞癌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弯曲杆菌属与人类胃肠道肿瘤之间存在关联,但尚未明确与乌普萨拉弯曲杆菌有关。
此外,本病例中的犬长期接受奥西替尼治疗。奥西替尼可抑制Janus激酶1,从而影响多种白介素的产生。奥西替尼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易感性,并加重肿瘤病情。本病例中的犬出现了不寻常的感染,且在尸检时发现了两种肿瘤(肝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本病例强调了在犬肝脏脓肿中,弯曲杆菌可能未被常规检测方法检出。由于弯曲杆菌需要在微需氧条件下培养,因此在采用需氧和厌氧条件进行细菌分离时可能会漏检。因此,临床医生应意识到乌普萨拉弯曲杆菌可能在肝脏脓肿中存在,因为这种细菌使用传统方法培养较为困难。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弯曲杆菌感染,如果时间允许,应优化培养方法以促进其生长。
文献来源:Boston TA, Lawhon SD, Aitee GF, Como K, Sannajust K, Gremillion CL, Dodson HE, Bryan LK, Russell KE. Isolation of Campylobacter upsaliensis From an Abscessed Hepatic Mass in a Dog. J Vet Intern Med. 2025 Sep-Oct;39(5):e7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