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中毛猫
年龄:3.5岁
性别:雄
是否绝育:是
诊断:曲霉菌感染

01 主诉及病史

评估持续10天的干咳、呼吸困难、嗜睡、低血糖和先前发现的前纵隔肿块。

没有亚利桑那州以外的旅行史。一周前进行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正常,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猫白血病病毒床旁ELISA检测均为阴性。转诊兽医对颈部、胸部和腹部进行的X光片发现前纵隔腹侧有一个大肿块,导致背侧偏斜和气管中三分之一严重狭窄。

02 检查

体重5.3公斤。体格检查显示,呼吸频率增加(50次/分),呼吸努力间歇性增加。体况评分5/9,体温36.28℃(腋窝),脉搏220次/分。支气管呼吸音刺耳,伴有喘息。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

增强CT成像显示卵圆形、弥漫性软组织衰减(约40-60 HU),部分外周对比度增强,但大部分非对比增强肿块填充前纵隔区域,长约50毫米,宽高约40毫米。肿块的尾部部分位于左右肺静脉之间,刚好位于隆突的腹侧,主动脉弓的背侧(下图)。该肿块向头侧延伸至第二肋间水平,导致前腔静脉明显腹侧和轻微向右移位;右头臂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总动脉中度左腹外侧移位;左锁骨下动脉中度左侧移位。

↑ CT:可能侵犯气管的点(T)。BCA,头臂动脉;CB,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总支;CrVC,前腔静脉;LCCA,左颈总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M,肿物;RCCA,右颈总动脉;RSA,右锁骨下动脉;T,气管。

胸腔内脉管系统中不存在持续的造影剂填充缺陷或提示肿块或血栓形成的腔内造影剂增强。胸内气管也有中度至明显的背侧移位,肿块的背侧包围并严重压迫气管,左侧管腔狭窄更严重。未发现肿块延伸到气管腔的证据(下图)。

↑ CT:可能侵入气管的点(T)。BCA,头臂动脉;CB,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总支;CrVC,前腔静脉;LCCA,左颈总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M,肿物;RCCA,右颈总动脉;RSA,右锁骨下动脉;T,气管。

在左前肺叶观察到两个不规则形状的局灶性软组织衰减区,一个在后部节段(15×13×10毫米),另一个在前部节段(10×5×12.5毫米)。怀疑继发于占位效应的局灶性肺不张(下图)。胸部或腹部没有其他异常。

↑ CT:可能侵入气管的点(T)。BCA,头臂动脉;CB,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总支;CrVC,前腔静脉;LCCA,左颈总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M,肿物;RCCA,右颈总动脉;RSA,右锁骨下动脉;T,气管。

CT检查后立即对前纵隔肿块进行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包括适量的无定形碎片和罕见的多边形细胞,具有丰富的嗜碱性细胞质,与间皮细胞最一致。解释为坏死,对于肿瘤和其他原因尚无定论。

CT扫描5天后因急性呼吸窘迫而到急诊室就诊。被放置在氧气舱中,氧气含量为40%。布托啡诺(0.2 mg/kg IV)根据需要每4小时给药一次。胸部X光片没有吸入性肺炎的证据。由于呼吸道体征恶化,拟采取紧急手术治疗进行大规模肿物切除

03 治疗

用芬太尼(5 μg/kg IV)和咪达唑仑(0.2 mg/kg IV)预处理。丙泊酚(6 mg/kg IV)诱导后,使用异氟醚在100%氧气中维持麻醉。连续输注芬太尼(10 μg/kg/h IV)和氯胺酮(0.6 mg/kg/h)。

进行标准正中胸骨切开术以尝试切除前纵隔肿块。胸腔内未发现游离液体。肿块从胸部的最头端延伸到主动脉弓的尾部。气管在肿块的背侧不可见。左前肺叶、前腔静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和主动脉弓粘附在肿块上。头臂干部分嵌入肿块内。

使用钝性解剖成功将左锁骨下动脉与肿块分离。在头臂干解剖过程中,血管壁撕裂,缝合修复不成功。鉴于预后不佳,主人选择安乐死,并进行了尸检。

04 尸检

在尸检时,发现前纵隔肿块分段消失并浸润远端气管壁。远端气管腔变窄约75%,尾部更扁平,呈椭圆形。头臂干被分段压缩并被肿块包围。前腔静脉包含一个直径为0.2厘米的结节,该结节从肿块延伸到血管腔。

肿块侵入气管壁经组织学证实。发现肿块中的纤维结缔组织、炎症细胞和细胞碎片正在浸润到气管壁的所有层。看到真菌斑块突出到气管腔中,发现真菌菌丝迁移到软骨膜和气管软骨中。肿块侵入多个额外的相邻结构,包括气管支气管和邻近淋巴结、神经、前腔静脉外膜、其他血管和肺组织,也被组织学记录到。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评估证实肺不张,无菌丝侵犯。

该肿块被诊断为一种纤维化真菌肉芽肿,引起严重、慢性、局部广泛、嗜酸性粒细胞性和肉芽肿性气管炎和纵隔炎,伴有许多病灶内真菌微生物。经组织学鉴定出两种不同形态的真菌,一种菌丝真菌和一种假菌丝真菌。

在真菌培养方面,鉴定出菌丝真菌迟缓曲霉(Aspergillus lentulus,培养中未发现假菌丝真菌。进行泛真菌PCR检测,从凝胶中纯化DNA并进行测序。数据库分析所得的343 bp和918 bp重叠群序列,该序列与迟缓曲霉的同一性分别为99.70%和99.89%。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还以100%的身份匹配了曲霉Aspergillus oerlinghausenensisAspergillus fumisynematos

05 讨论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Aspergillus)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些真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导致多种类型的感染,包括局部鼻窦感染、播散性侵袭性支气管肺部或系统性疾病,以及角膜真菌病。在犬、猫和人类中均有报道。

曲霉菌病在犬中比猫中更常见,其中鼻窦感染是最常遇到的类型。尽管鼻窦感染在两种动物中通常是非侵袭性的,但猫的局部鼻窦感染的预后比犬更差,而猫的侵袭性鼻窦-眼眶感染的预后则更差。

本病例报告描述了一只年轻猫的局部气管侵袭和前纵隔疾病。尽管这只猫没有并发免疫抑制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但仍然发展出了威胁生命的气管和主要胸内血管的侵袭性曲霉菌病。在术前X光和CT血管造影中缺乏对这些结构的明显侵袭,这突显了一种不常见但严重的诊断,应将其纳入类似信号特征的前纵隔肿块患者的鉴别诊断中。

尽管在手术中或尸检中未发现,但前纵隔肿块侵入气道的部位被怀疑位于中胸气管的狭窄段。CT上对这种侵袭的不良描绘可能是由于肿块的最小或部分对比增强、气管与周围肿块边缘的缺乏区分、肿块对气管的额外外在压迫导致气管腔进一步狭窄、气管腔内径逐渐减小而非明显的局灶性腔内占位结构,或这些因素的某种组合。

曲霉菌感染鼻窦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尽管鼻窦感染在两种动物中通常是非侵袭性的,但猫的局部鼻窦感染的预后比犬更差,而猫的侵袭性鼻窦-眼眶感染的预后则更差。

侵袭性曲霉菌病(DIA)在犬和猫中均预后不良。该病在吸入曲霉菌孢子后通过血液传播,可影响任何器官。有报道显示,患有播散性侵袭性疾病的犬在胸部X光片上可见前纵隔肿块,而罕见的DIA体腔感染归因于穿透性损伤。

尽管本报告中的猫存在前纵隔肿块,但在尸检中未发现播散性疾病的证据。该猫没有穿透性胸内伤口或其他损伤的病史。最可能的感染源是气管曲霉菌病,它通过气管壁扩散至前纵隔。这种跨组织平面的侵袭在猫的鼻窦-眼眶曲霉菌病中也有观察到。

在患有侵袭性曲霉菌病或DIA的猫中,治疗选择尚未得到评估,但有罕见的恢复报告,这些报告中侵袭性疾病更为局限,受影响的组织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在本病例中,由于真菌斑块侵入气管和前腔静脉,手术切除是不可能的。在术前影像学检查中没有明显的侵袭证据,手术的决定是为了尝试切除肿块并缓解恶化的临床症状。如果在手术前的CT上记录了气管或静脉的侵袭,手术治疗可能不会被推荐。

本病例报告强调了即使有术前CT检查,确定猫曲霉菌病侵袭范围的困难。它还强调,即使没有并发免疫抑制或其他疾病,也应将侵袭性曲霉菌病纳入年轻猫前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中。

本病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术前影像学检查中没有明显的侵袭迹象。这种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激进表现应考虑在任何出现前纵隔肿块的年轻猫中,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临床医生在处理具有类似特征的猫时,应牢记这种诊断及其相关的不良预后。

文献来源:Mutascio LM, Crooks JC. Invasive Tracheal and Cranial Mediastinal Aspergillosis in a Young Otherwise Healthy Cat. J Vet Intern Med. 2025 Sep-Oct;39(5):e7020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