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
品种:短毛猫
年龄:20天
性别:雌
是否绝育:否
诊断:鼻胃管误置

01 主诉及病史

因张嘴呼吸、吮乳能力下降以及无法维持或增加体重就诊。

和猫母亲一起饲养,猫母亲之前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02 检查

体重0.26千克。体温正常(37.6°C),心率200次/分,呼吸40次/分。体检异常包括安静、间歇性张嘴呼吸、呼吸急促伴随用力呼吸和增加的肺音,硬腭正常。正常走动,颅神经检查正常。

血糖171 mg/dL [80–120]。胸部和腹部X光显示右侧中肺叶实变,初步诊断为肺炎,广泛的支气管间质肺模式归因于支气管炎,腹胀怀疑为吞气引起。

03 治疗

尝试放置一根静脉导管,但未能成功;使用皮下补液。处方氨苄西林-磺胺(30 mg/kg,SC,q8h),氧气笼中提供40%的氧气。由于新生幼崽的水合作用需求比成年动物高,进行了皮下补液(58 mL/kg,q12h)。由于没有食欲且不愿接受瓶喂,放置了一根3.5 Fr红橡胶导管作为鼻胃管,并通过X光确认导管在胃中的位置,然后通过导管喂食小猫奶粉(q4-6h 5 mL)。

6小时后,猫自行移除鼻胃管,继续尝试瓶喂,并处方口服葡萄糖(2 mL/kg 50%葡萄糖,以生理盐水1:1稀释,口服每小时一次)。

24小时后,再次插入一根3.5 Fr红橡胶鼻胃管,进行了侧位胸部X光检查以确认管子的位置,但导管在食管和胃中缺失。再次进行X光检查,包含头部、颈部和胸部,发现鼻胃管在头内缠绕,强烈怀疑其位于颅内(下图A)。

↑ 鼻胃管通过筛板进入头骨,在后颅窝内卷曲,并重新穿过后颅窝(箭头)。

在去除鼻胃管后,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并表现出主观上的反应减弱;再次尝试放置静脉导管,但未能成功。口服给予经验性葡萄糖(4 mL/kg 50%葡萄糖),神志有所改善,整晚保持安静但有反应。

由于缺乏鼻胃管和持续的食欲不振,采用了间歇性的口腔喂养,使用5 Fr红橡胶导管(每4小时喂5 mL奶粉)以及口服葡萄糖(2 mL/kg 50%葡萄糖,以生理盐水1:1稀释,口服每小时一次)。

去除鼻胃管后,鼻孔和口腔后部有液体流出,每6小时用球囊注射器从这两个部位抽吸液体,但住院期间液体生成没有明显减少。

住院第3天,表现安静但有反应,观察到鼻孔和口腔后部的液体生成有所减少。此时能够活动,但全身虚弱,偶尔向右侧倒下。存在轻度呼吸努力,使用40%氧气未见改善。建议继续住院,但主人选择出院,出院时开了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5 mg/kg,PO,q12h),并告知每6小时吸取鼻孔和口腔后部的液体。

出院8小时后,再次因呼吸努力和张嘴呼吸被送入急诊。当晚在家中已给予一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一瓶奶粉。神经学检查显示安静但有意识,神经状态没有其他明显变化。仍然能够活动,但持续向右侧倒下,呼吸频率和努力均持续增加。住院治疗,给予40%氧气,恢复皮下输液,因为仍无法进行静脉导管插入,继续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并进行口胃管喂养。

由于持续肺炎,停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开始使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0.4mg/kg,PO,q12h),并增加了生理盐水雾化治疗。此时猫意识模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急促和持续性呼吸困难。

在初次就诊5天后,因疑似呼吸衰竭而心脏骤停,依照主人要求未进行心肺复苏。对大脑进行的死后MRI显示的结果符合脑部异物创伤性插入和移除,包括贯穿右脑半球的出血通道,交叉到左脑半球和小脑幕(下图B–E)。

↑ 在耳鼓泡和小脑幕的水平上获取的T2加权中线矢状图像(B)以及T1加权(C)和T2加权(DE)横断面图像显示出出血路径延伸至右脑半球(C; 星号),穿越中线涉及左脑半球(BD; 箭头)和小脑幕及后颅窝(E; 箭头)。

04 尸检

神经系统的评估显示,大脑镰的纵裂和幕上方面有凝血。左大脑半球枕部区域在界限不清的区域变色为深红色。

脑组织病理学显示,两个大脑半球之间有局部广泛出血,左侧更为严重。这些变化符合多灶性或局部广泛性大脑至中脑出血,持续时间为急性或亚急性,左侧更严重,可能与意外发生的颅内鼻胃管放置有关

呼吸系统的评估符合带有病毒包涵体的支气管间质性肺炎,可能继发于猫疱疹病毒。肺组织的需氧和厌氧细菌培养没有显示出生长。

05 讨论

鼻胃管置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无法自主进食的动物提供营养支持。然而,鼻胃管误置入颅内是一种极为罕见但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在人类医学中,这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头部外伤后,导致筛板受损,鼻胃管可能通过筛板进入颅腔。文献报道,人类中鼻胃管颅内误置的死亡率高达64%,其后果包括脑出血、脑死亡等严重神经系统损伤。

在兽医学中,鼻胃管颅内误置尚未有报道,但鼻胃管相关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发生率高达25.8%。这些并发症多与鼻胃管误入气道有关,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

因此,在兽医临床中,通常通过正交放射成像来确认鼻胃管是否正确置入食道或胃内,以防止营养物质误入呼吸道。然而,这种检查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其他潜在的并发症,如本病例中出现的颅内误置。

本病例中,一只20天大的家猫因呼吸困难和食欲减退被送至兽医急诊。经检查,该猫患有支气管肺炎,需要住院治疗。在尝试通过鼻胃管提供营养支持时,首次置管成功,但6小时后猫自行拔除了鼻胃管。24小时后,当兽医再次尝试置管时,遇到了轻微阻力,但最终成功置入。然而,随后的放射成像检查显示鼻胃管并未进入食道和胃,而是通过筛板进入了颅腔,并在颅内卷曲

鼻胃管的颅内误置导致了严重的脑损伤。尽管在发现误置后立即拔除了鼻胃管,但猫随后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神经状态恶化。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包括氧气支持和营养支持,但猫最终因疑似呼吸衰竭死亡。尸检和死后MRI证实了严重的肺炎和颅内出血,这些颅内出血与鼻胃管的创伤性置入密切相关。

在人类医学中,鼻胃管颅内误置可能导致脑脊液鼻漏,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本病例中的猫在鼻胃管颅内误置后也出现了鼻腔和口腔后部的液体分泌,虽然未进行液体分析,但这些液体可能是脑脊液,也可能是由于并发的肺炎或局部刺激所致。

总之,本病例展示了一种极为罕见的鼻胃管并发症,强调了在兽医临床中正确置入鼻胃管的重要性。尽管目前使用的放射成像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鼻胃管误入气道,但对于解剖结构异常的动物(如本病例中的幼猫),可能需要更全面的评估方法,如额外的放射成像视角或连续荧光透视来引导鼻胃管的正确置入。

此外,本病例还提醒兽医在处理此类并发症时,需要考虑疼痛管理、减轻颅内出血导致的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等问题,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纠正与鼻胃管置入相关的解剖缺陷。尽管本病例中的猫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但颅内创伤可能是其死亡的一个重要促成因素。因此,兽医在进行鼻胃管置入操作时,应更加谨慎,必要时采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来确保安全

文献来源:Shugg R, Frederick SW, Moore SA, Powell LL. Inadvertent Intracranial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 Caus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a Neonatal Cat. J Vet Intern Med. 2025 Sep-Oct;39(5):e702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