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 | |
![]() | 品种:松狮犬 |
年龄:5岁 | |
性别:雄 | |
是否绝育:是 | |
诊断:包皮肿瘤 |
01 主诉及病史
因阴茎包皮前腹侧出现肿瘤(下图)被转诊。曾在当地兽医诊所接受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治疗3周,但病情未见好转。

02 检查
体重3.1公斤。体格检查发现阴茎包皮前腹侧有一处4.5×3厘米的肿瘤。腹部触诊未发现膀胱膨胀,排尿时也未出现困难或不适。
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和尿液分析结果均无异常。腹部超声和胸部X光结果正常。
03 治疗
对肿瘤进行了广泛的手术切除,并进行了阴茎包皮重建。
术前为控制疼痛、诱导麻醉以及作为预防性抗生素,分别皮下注射了吗啡(0.2 mg/kg)、静脉注射了阿法沙龙(2 mg/kg)和头孢氨苄(22 mg/kg)。气管插管后,通过循环系统使用异氟醚和氧气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还持续输注了芬太尼(10 μg/kg/h)。
仰卧位,后肢伸展。阴茎包皮通过用0.12%氯己定溶液冲洗进行了无菌准备。肿瘤似乎未累及阴茎包皮的内部黏膜,并且感觉肿瘤的侧方有足够的皮肤进行广泛切除,且内部黏膜将作为切除的深层边界。
阴茎包皮上的肿瘤通过阴茎骨区域的椭圆形切口被切除,切口延伸至阴茎包皮口,总长度为3.5厘米,在侧方,切口距离阴茎包皮上肿瘤边缘1.5厘米。皮下组织被分离,直至到达腹直肌鞘。分离附着于腹侧体壁的阴茎包皮软组织,阴茎包皮前腹侧的肿瘤被360°环切,切除过程中保留了阴茎包皮黏膜(下图B)。在进行阴茎包皮重建之前,更换了手术手套和器械为灭菌后的器械。

↑ (B) 阴茎包皮切除后,在肿瘤切除过程中保留了内部黏膜的背侧部分(*)。(C) 在内部黏膜衬里沿侧部作全层腹侧纵向切口(箭头)。(D) 将内部黏膜(*)缝合至两侧皮瓣的宽大边缘。
为了在右侧和左侧形成皮瓣,划定了尾侧腹壁区域。沿阴茎包皮黏膜侧缘制作了宽2.8厘米、长7厘米的全层切口。使用4/0缝线对尾侧浅腹壁动脉轴型皮瓣以及位于腹外斜肌上方、乳腺组织下方(第4至第5对乳腺)的分离组织进行了固定缝合,在分离过程中特别注意保留大部分尾侧浅腹壁动脉血管分支(上图C)。
将尾侧浅腹壁动脉轴型皮瓣旋转以覆盖阴茎包皮的缺损和阴茎体。通过牵拉阴茎头侧的内部黏膜,使用4/0缝线以间断缝合的方式将内部黏膜缝合至两侧皮瓣的宽大边缘。为了避免意外损伤尾侧浅腹壁动脉,未在阴茎包皮黏膜和尾侧浅腹壁动脉轴型皮瓣的深面之间进行缝合(上图D)。
随后,沿着尾侧浅腹壁动脉皮瓣的纵行边缘在皮下进行了连续缝合,构建了一个管状结构以形成阴茎包皮(下图A)。使用4/0缝线以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合了管状皮瓣的皮肤。供区的皮下组织和皮肤分别以间断缝合的方式常规关闭(下图B)。

↑ (A) 尾侧浅腹壁轴型皮瓣旋转以覆盖阴茎包皮缺损和阴茎体,以简单连续缝合方式在尾侧浅腹壁皮瓣的纵行边缘进行皮下缝合。(B) 使用轴型皮瓣对阴茎包皮和包皮口(*)进行管状重建。
然后将阴茎外翻,以确保其未被新形成的阴茎包皮限制(下图)。

↑ 双侧尾侧浅腹壁轴型皮瓣的示意图。(A) 通过阴茎骨上方的3.5厘米椭圆形切口切除阴茎包皮肿瘤,切口侧缘距离肿瘤边缘1.5厘米。(B) 在尾侧腹壁区域沿阴茎包皮黏膜侧缘作全层纵行切口。(C) 尾侧浅腹壁轴型皮瓣旋转以覆盖阴茎包皮缺损和阴茎体。(D) 对阴茎包皮和包皮口进行管状重建。
病理结果显示为组织细胞性肿瘤(下图)。

↑ 阴茎包皮皮肤肿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显示为圆形细胞肿瘤,提示为组织细胞性肿瘤。
04 预后
术后,插入一根6-Fr导尿管5天以避免尿液刺激阴茎包皮皮瓣,并使用伊丽莎白圈保护手术区域。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 mg/kg,q12h)。吗啡以0.3 mg/kg皮下注射,q4-6h,连续3天;卡洛芬(4.4 mg/kg口服,q24h),持续3天,用于镇痛。导尿管拔除后,通过观察排尿迹象和触诊膀胱,监测自发排尿和膀胱膨胀情况。该犬排尿时未表现出不适,且尿流稳定。
术后10天,拆除皮肤缝线,轴型皮瓣在阴茎包皮的皮肤和黏膜区域均表现出良好的贴合,无坏死迹象。
术后6个月,手术伤口愈合良好。虽然轴型皮瓣有轻微收缩,但临床检查未发现包皮嵌顿(下图C),且该犬能够正常排尿,无排尿困难。术后随访未出现肿瘤复发或排尿问题。

↑ (C) 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轴型皮瓣愈合良好,无坏死迹象,也无包皮嵌顿的证据。
05 讨论
犬阴茎包皮是覆盖在非勃起阴茎上的可伸缩的管状皮肤鞘,其功能是保护阴茎,防止干燥和损伤。包皮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阴茎背动脉、头侧和尾侧浅腹壁动脉。包皮手术通常用于处理创伤、感染或肿瘤等情况。
当包皮切除范围较大时,可能导致阴茎长期外露,引发阴茎表面干燥、炎症、溃疡、出血、坏死和包皮龟头炎等并发症。因此,包皮重建手术对于恢复包皮的外观和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包皮重建手术难度较大,且需要兼顾美观与功能,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有限。在一些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阴茎截肢和阴囊或会阴部尿道造口术。
本病例因包皮腹侧出现一个4.5×3厘米的肿瘤而被送至医院。经过检查,肿瘤未侵犯包皮内层,且尿道通畅,无排尿困难。通过广泛的肿瘤切除后,采用双侧尾侧浅腹壁动脉(CSE)轴型皮瓣结合包皮内层进行重建。术后10天和6个月的随访显示,皮瓣愈合良好,无包皮嵌顿和肿瘤复发的迹象,且犬能够正常排尿,尿流稳定,无排尿不适。
本研究采用的双侧CSE轴型皮瓣结合包皮内层的手术方法具有显著优势。CSE轴型皮瓣在兽医重建手术中已被广泛应用,其血液供应来自外阴动脉和静脉,能够为皮瓣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在本病例中,仅使用最后两对乳腺组织即可覆盖包皮缺损,并保证整个皮瓣的血管化。
此外,通过保留包皮内层并将其作为推进皮瓣,能够更好地引导尿流,减少尿液灼伤,且比使用口腔黏膜移植更为简单。通过创建管状结构来重建包皮,能够更好地模拟正常生理结构,使阴茎处于正常位置,且不会对皮瓣或阴茎造成张力。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术前未对包皮肿瘤进行超声检查,尽管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正常,但直接对肿瘤进行成像可能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规划。此外,这种手术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包皮周围第4至第5对乳腺组织受损严重的病例,或者肿瘤深度侵犯包皮内层的病例。
总之,本研究中采用的双侧CSE轴型皮瓣结合包皮内层的手术方法成功地重建了包皮和包皮口。该技术可用于简单、单阶段地重建大范围的包皮缺损,尤其是在肿瘤切除或严重包皮创伤后,且不涉及包皮内层的病例中。该方法能够保留阴茎,且新重建的包皮结构与生理结构高度相似。
然而,该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包皮周围乳腺组织受损严重或肿瘤深度侵犯包皮内层的病例。总体而言,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来源:Yala W, Chaikongkiat P, Khonggrapan W, Pumpuang P, Yippaditr W. Case Report: Preputial reconstruction in a dog using bilateral caudal superficial epigastric axial pattern flap and internal lamina of prepuce. Front Vet Sci. 2025 Aug 19;12:16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