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定义/概述
- 狼旋尾线虫(Spirocerca lupi,S. lupi)是一种寄生于犬的线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尽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02 病因/发病机制
- 犬通过食用中间宿主(食粪甲虫)或转续宿主(野生鸟类、蜥蜴、啮齿动物、家禽、兔子)摄入S. lupi的第3期幼虫(L3)。
- L3幼虫脱囊后,从胃部经腹腔动脉迁移到腹主动脉,然后到达胸主动脉,在那里发育成幼虫(大约三个月)。
- 迁移会导致动脉壁出现瘢痕,可能会引发动脉瘤、破裂甚至死亡。
- 幼虫随后迁移到食管,穿透食管并形成结节(在摄入幼虫后3-9个月可见)。
- 大约26%的食管结节可能会转化为肿瘤(肉瘤),并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转移。S. lupi感染是犬食管肿瘤的主要原因。
- S. lupi引起的病变是由于幼虫或成虫在组织中的迁移(包括异常迁移)和持续存在。
- 有报道显示,幼虫会迁移到肺部、主动脉、气管、纵隔、胸膜、淋巴系统、椎体、直肠、皮肤、心脏、脊髓、胃、小肠和泌尿系统。
- S. lupi的带有L1幼虫的卵通过卵盖从结节中逸出,并通过犬的粪便或呕吐物排出体外。
- 这些卵被中间宿主(食粪甲虫)摄取后,会在其组织内形成囊包,并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L3幼虫。
- 甲虫随后被犬或转续宿主摄取。
1. 受影响的系统
- 消化系统:食管结节伴/不伴肿瘤;继发性巨食管;贲门部结节。
- 心血管系统:主动脉矿化和动脉瘤;血栓形成;异常迁移到心脏。
- 肌肉骨骼系统:胸椎椎体炎。与食管肉瘤相关的肥大性骨病。
- 呼吸系统:异常迁移到肺部和纵隔。有报道显示与S. lupi相关的脓胸病例。
- 神经系统:有报道显示犬出现骨肉瘤转移到大脑和脊髓的情况。还可能出现硬膜外和硬膜内脊髓的异常迁移。
- 泌尿系统:异常迁移到肾脏和膀胱。
- 皮肤/外分泌系统:异常迁移到皮肤。
03 病史
- 在一些研究中,大型犬被认为感染的风险更高。
- 没有特定的年龄或性别倾向。
- 患有S. lupi病的已绝育母犬可能更容易发生食管结节的恶性转化。
1. 风险因素
- 热带或亚热带流行地区。
- 接触粪甲虫和转续宿主。
2. 病史发现
- 反胃。
- 发热。
- 虚弱。
- 咳嗽/呼吸异常/呼吸困难。
- 食欲不振。
- 体重减轻。
- 吞咽困难。
- 唾液分泌过多。
- 吞咽疼痛。
- 后肢瘫痪。
- 黑便。
- 突然死亡。
04 临床表现
- 消瘦/极度消瘦。
- 背部疼痛。
- 唾液腺肿大。
- 轻度外周淋巴结肿大。
- 呼吸困难。
- 后肢瘫痪。
05 鉴别诊断
- 其他导致反胃的疾病,包括食管炎、巨食管和食管肿瘤。
- 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与S. lupi病同时发生,或在呼吸道中模仿该感染),例如肺炎、脓胸、纵隔炎和肿瘤。
- 神经系统疾病,如椎间盘疾病、椎体炎、创伤或肿瘤。
- 心脏疾病、肿瘤、肾脏疾病、库欣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胃扩张-扭转综合征是其他可能导致主动脉血栓栓塞的疾病。
06 诊断
1. 全血细胞计数/生化/尿液分析
- 正细胞型(±低色素性)贫血。
- 白细胞增多,通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单核细胞增多。
- 可能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肌酸激酶(CK)升高。
2. 其他实验室检查
- 粪便检查:S. lupi的卵比其他蠕虫更重,因此需要使用更高比重的漂浮液,并采用特殊的实验室技术。粪便中虫卵的排出可能是间歇性和不可预测的。
- 目前尚无针对S. lupi的血清学检测方法。S. lupi与犬心丝虫之间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在两种寄生虫流行的地区,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 分子检测方法,如粪便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可能有助于在未来更早地诊断S. lupi病例,并监测治疗效果。
3.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 食管尾部肿块,胸主动脉尾部的瘢痕、矿化和动脉瘤,以及第6至第12胸椎的椎体炎。
- 在圣基茨岛的一项研究中,100%的犬显示出胸主动脉的轮廓。
- 与S. lupi引起的食管肉瘤相关的肥大性骨病可能存在。
(2)CT
- 主动脉矿化和动脉瘤(通常在胸腔尾部);主动脉血栓;食管肿块。
4. 其他诊断检测
- 内窥镜检查是检测食管结节/肿块最敏感的方法(图1)。
- 内窥镜活检通常是黏膜层的,可能无法区分肉芽肿和肿瘤。
- 有报道显示,通过食管结节的细针抽吸来检测S. lupi虫卵。

图1. S. lupi引起的犬食管结节,位于贲门附近。
5. 病理发现
- 大体病理:良性食管结节通常较小且表面光滑,有乳头状开口;恶性食管结节通常较大,呈分叶状,类似花椰菜,可能伴有溃疡和坏死。
- 组织病理:结节以淋巴浆细胞炎症为特征,虫卵、虫体和迁移路径周围有中性粒细胞聚集。
07 治疗
1. 首选药物
- 多拉菌素(0.5 mg/kg,PO,q24h),总疗程为42至126天,可消除S. lupi结节。
- 多拉菌素400 μg/kg皮下注射,每14天一次,共6次,之后每30天一次,直至食管结节消失也有报道。
- 含10%吡虫啉和2.5%莫西菌素的每周一次的局部治疗,持续19周。
2. 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
- 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在柯利犬和其他牧羊犬中可能具有毒性。毒性与多药耐药(MDR)I基因突变有关。在使用多拉菌素治疗之前,应检测犬是否携带MDR1(也称为ABCB1)基因突变。
- 多拉菌素的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 应避免使用美托咪定,因为其与一例被认为是由外周血管张力增加引发的主动脉破裂病例有关。
3. 替代药物
- 伊维菌素(600 μg/kg,SC,每周两次),结合口服泼尼松0.25 mg/kg,每12小时一次,然后每两周减少剂量。
- 米尔贝霉素0.5 mg/kg 口服,第0天、第7天和第28天给药,然后每月一次(总共六次)。
4. 医疗护理
- 脱水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 继发性疾病,如食管炎和吸入性肺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5. 饮食
- 反胃可能会限制患者能够保留的营养量。
- 稀粥状的饮食可能比干狗粮或罐头食品更容易被耐受。
6. 手术考虑
- 对于S. lupi引起的食管肉瘤,首选的手术方法是胸腔切开术结合部分食管切除术。
- 在某些情况下,内窥镜下食管肿块消融术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