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般情况 | |
![]() | 品种:短毛猫 |
| 年龄:18个月 | |
| 性别:雄 | |
| 是否绝育:是 | |
| 诊断:食管狭窄 | |
01 主诉及病史
因进食干猫粮后出现呕吐而就诊。
该猫有长期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病史,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和咳嗽,此前未报告过胃肠道症状。
7个月大时首次出现呼吸道症状。最初由主诊兽医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20 mg/kg,PO,q12h,共10天),但症状未改善。随后接受了两次间隔一个月的甲基泼尼龙注射,症状略有改善。
接下来的8-9个月里,仍间歇性出现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出现后的11个月,进行了镇静,以便采血和胸部X光检查。禁食一夜后仅使用赛拉嗪(1.5mg/kg,肌内注射)作为麻醉剂。镇静期间及之后未观察到呕吐。整个过程持续了40分钟,在未使用α2拮抗剂的情况下恢复良好。血常规、生化和X光结果均无异常。继续处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10天。
镇静后3天,该猫在进食干猫粮和饮水后出现了呕吐。给予地塞米松(0.1 mg/kg,SC,q24h)治疗3天,同时给予铝碳酸镁混悬液(0.5 g,PO,q12h)和甲氧氯普胺糖浆(0.25 mg/kg,PO,q12h)治疗2周,还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75 mg/kg,SC,q24h)治疗5天。
主人被告知仅喂食湿猫粮。尽管采取了这些干预措施,呕吐症状仍然持续,每天发生2-4次,最常在进食或饮水后出现。2周后,该猫被转诊进行食管镜检查。
02 检查
为了进行食管镜检查,预先使用了右美托咪定(15 μg/kg)联合布托啡诺(20 μg/kg,肌内注射)进行镇静。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1 mg/kg,IV),随后根据需要追加1 mg/kg 静脉注射剂量。为了进行气管插管,总共给予3 mg/kg的丙泊酚。使用3.5 mm带套囊的气管插管,并通过T型呼吸回路系统以氧气为载体维持异氟醚麻醉。在麻醉过程中,以5 ml/kg/h的剂量输注乳酸林格氏液。
在食管镜检查中,观察到食管中段存在一处严重的狭窄(下图),狭窄处食管腔的直径估计约为3–4 mm。当时未见明显的食管炎。

↑ (a, b) 在食管镜检查中发现严重的食管狭窄。
03 治疗
总共进行了8次食管镜引导下的扩张治疗(每1–2周一次),以达到足够的扩张效果。在每次治疗中,逐步调整扩张程度,同时监测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在第一次治疗中,狭窄处的扩张分别进行了6、7和8 mm。接下来的三次治疗分别进行了8、9和10 mm的扩张,最后四次治疗分别进行了9、10和11 mm的扩张。
在前三次扩张治疗中,观察到明显的食管黏膜撕裂和出血。治疗包括使用泼尼松(1 mg/kg,PO,q24h),并逐渐减量,同时给予铝碳酸镁(250 mg,PO,q12h)和埃索美拉唑(1 mg/kg,PO,q12h),持续3周,以防止纤维化和狭窄复发。
在最后五次扩张治疗中,仅观察到轻度到中度的出血(下图)。在最后一次食管镜检查中,食管内径为12 mm。所有治疗中使用的麻醉方案均为如前所述的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肌内注射。每次治疗后,通过黏膜途径给予布托啡诺(20 μg/kg,q8h,持续3天)。

↑ 食管狭窄的球囊扩张。

↑ 在一次球囊扩张治疗后出现严重的食管炎。

↑ (a, b) 最后一次扩张治疗后的食管腔。
04 预后
在扩张期间,一直进食高适口性的湿猫粮,未采用体位喂养。每次治疗后,呕吐症状逐渐改善,并在最后一次治疗后完全消失。此后,该猫表现出正常的进食和饮水行为。
在首次球囊扩张治疗后的一年中,该猫一直无症状。
05 讨论
胃食管反流(GOR)是指胃内容物经下食管括约肌反流入食管,是一种在犬猫麻醉过程中常见但常被忽视的并发症。GOR在猫的发生率约12%~33%,在犬中可达57%。虽然多数GOR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反流物中的胃酸和消化酶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进而导致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严重的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纵隔气肿等。
食管狭窄是GOR的严重后果之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流涎、食欲减退等。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胃酸反流导致食管黏膜坏死、溃疡,随后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狭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控制炎症、抑制胃酸分泌以及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本病例报道了一只18月龄的家养短毛猫,在使用赛拉嗪镇静后3天出现进食后反流症状,最终确诊为食管狭窄,并通过多次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成功治疗。这是首次报道猫仅使用赛拉嗪镇静后即发生食管狭窄的病例。尽管GOR通常与全身麻醉相关,但本病例提示单纯镇静也存在引发GOR及后续并发症的风险。赛拉嗪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广泛用于小动物临床。
已有研究表明,赛拉嗪可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可能诱发胃内容物反流。此外,赛拉嗪还具有催吐作用,虽然本病例中猫未出现呕吐,但若发生呕吐,胃内容物滞留于食管也可能加重黏膜损伤。
本病例中,猫在镇静后第3天开始出现反流,且症状持续加重,最终通过食管镜检查确诊为中段食管严重狭窄。在排除了异物、腐蚀性物质接触、药物性食管炎等其他可能原因后,结合病史及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判断该狭窄与赛拉嗪诱发的GOR相关食管炎密切相关。
治疗方面,患猫接受了8次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每次扩张后配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及黏膜保护剂(硫糖铝)以控制炎症、抑制胃酸、预防再狭窄。最终患猫食管内径恢复至12 mm,症状完全缓解,随访一年无复发。
总之,本病例首次报道猫在仅使用赛拉嗪镇静后发生食管狭窄,提示镇静药物亦可能诱发GOR及其并发症。虽然此类情况较为罕见,但临床兽医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在使用可能影响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药物时。
建议在使用赛拉嗪等镇静药物前后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GOR风险:避免过长时间禁食,适当缩短术前空腹时间;术后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反流、吞咽困难等症状;若出现疑似食管炎症状,应尽早进行食管镜检查;对于确诊的食管狭窄,应尽早进行球囊扩张术,并配合药物治疗以防复发。此外,未来有必要开展更多研究,评估不同镇静药物对猫GOR发生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安全。
文献来源:Flouraki E, Karagianni K, Moraiti K, Morfoniou P, Tsafas K, Xenoulis P. Severe oesophageal stricture after sedation with xylazine and endoscopic management in a cat. JFMS Open Rep. 2025 Sep 28;11(2):20551169251366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