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 | |
![]() | 品种:短毛猫 |
年龄:3岁 | |
性别:雄 | |
是否绝育:未知 | |
诊断:紫色色杆菌感染 |
01 主诉及病史
因2天前出现抑郁、食欲减退和呼吸困难就诊。已接种过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疫苗,且未发生外伤。
02 检查与治疗
体重3.4公斤。体格检查显示轻度发热(39.4℃),约5%脱水,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少于2秒,黏膜呈粉红色,左肺呼吸音减弱。
胸部X光片显示左肺密度增高,并伴有胸腔积液(下图)。密度增高部分遮挡了左心界和左侧膈肌。

↑ 胸腔穿刺术前的胸部X光片显示左肺密度增高及胸腔积液存在。
超声确认了胸腔积液的存在,并伴有高回声沉积物。胸腔穿刺术获得150毫升浓稠黄色液体,送检进行细胞学分析、猫传染性腹膜炎的RT-PCR及细菌培养。胸腔穿刺术后的胸腔X光片显示左侧胸腔积液(下图)。

↑ 胸腔穿刺术后的胸部X光片。
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降低,伴有轻度正色素正细胞再生性贫血,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及高蛋白血症(下表)。

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为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总有核细胞计数为1.06×10^3个/μl,比重为1.042(下图)。胸腔积液的总蛋白含量为6 g/dl,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分别为1.7和3.90 g/dl [白球比0.4]。

↑ 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明显的嗜酸性颗粒背景上,可见未变性的中性粒细胞与泡沫样巨噬细胞混合存在。
在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出来前,采用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0 mg/kg,PO,q12h)进行治疗。美洛昔康(0.1 mg/kg,SC,q72h)作为抗炎药物。为纠正脱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补液。
胸腔积液的猫传染性腹膜炎RT-PCR结果为阴性。胸腔积液的培养结果显示,在羊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均生长出光滑、圆形、凸起且呈紫色素的菌落(下图AB)。革兰氏染色显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下图C)。

↑ C. violaceum菌落的形态在羊血琼脂培养基(A)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B)上的表现。(C)革兰氏染色显示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
三糖铁试验显示碱性斜面和酸性底部(K/A),未产生气体和硫化氢,表明葡萄糖发酵。运动性试验显示,菌落从接种线扩散形成弥散生长区,表明运动性试验阳性。尿素酶试验和吲哚试验表明,该菌株不表达尿素酶和色氨酸酶。赖氨酸未脱羧。阿拉伯糖、甘露醇、乳糖、水杨素、棉子糖和蔗糖的发酵试验均为阴性,但葡萄糖发酵试验为阳性。根据培养基上的外观和生化特征,该菌株被鉴定为紫色色杆菌(C. violaceum)。
该结果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一步确认。特征性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证实为紫色色杆菌(下图)。

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该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物敏感。
03 预后
首次就诊后3天进行随访,此时临床症状仍持续存在。第二次胸腔穿刺术获得了125毫升浓稠、黄色液体。
后期患者失访,失访前仍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04 预后
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腐生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在血液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产生一种名为紫色素的鲜艳色素。该菌通常存在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土壤及静止水中。
尽管该菌感染较为罕见,但已导致人类和动物死亡。首例人类感染病例由Sneath等人在马来西亚报告。泰国也报告了数例人类感染病例。Sirinavin等人报告了一例3.3岁儿童的侵袭性紫色色杆菌感染,患者的肺部、肝脏和脾脏均出现脓肿。Jitmuang等人报告了两例致命性败血症感染病例。
紫色色杆菌主要通过开放性伤口进入人体。此外,意外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尘埃(通过口腔或吸入)也相对常见。Papakhee等人报告了一例右前臂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中分离出的紫色色杆菌。此外,Roberts等人报告了一例患者在泰国旅行时因腿部被珊瑚割伤而感染的病例。
在动物中,紫色色杆菌的致病性首次在菲律宾的3头水牛中被报道。此外,紫色色杆菌感染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此前已在多种动物中被描述,例如小熊猫、犊牛、马、狗、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美洲狮。
在猫中,此前关于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报告显示,该菌株曾从未愈合的犬咬伤创面中分离出来。然而,紫色色杆菌导致猫败血症的病例此前尚未被报道。尽管尚未有证据表明该菌株可在人类与动物之间传播,但兽医在处理有环境暴露史和皮肤破损的动物时应特别谨慎。
此外,腐生细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谱显示其对多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包括人类最后一线抗生素。这应引起对环境中抗菌药物耐药性基因传播的警惕。
本病例报告中描述了一例从患有呼吸困难和严重胸腔积液的猫的胸腔积液中分离出的紫色色杆菌。色杆菌感染可能始于局部感染,随后迅速扩散至多个器官,引发脓肿和败血症。既往研究在多种动物中发现胸膜肺炎。
一般来说,人类和动物的感染途径要么是直接接触,要么是经口感染。然而,与溺水时吸入水有关的感染也有报道。在本病例中,感染的入路无法确定。这只猫主要在室内生活,但据主人描述,它能够在室外自由活动。推测最可能的感染途径可能是通过破损皮肤或伤口与环境中的病原体直接接触。尽管体表检查未发现皮肤损伤且无外伤史,但伤口可能非常微小,或外伤已愈合且无法肉眼识别。此外,猫可能在饮用或呛入受污染的水时感染。
鉴于紫色色杆菌在人类和动物中常导致致命结局,早期使用适当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为覆盖不同动物种类的抗生素使用,进行了10个不同抗微生物药物组的药敏试验。该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敏感。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常见于环境中的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多粘菌素、林可酰胺和硝基咪唑类药物耐药。
本研究中分离的紫色色杆菌的敏感性试验显示,头孢菌素对该微生物无影响,表明其为头孢菌素耐药菌株。这一结果与Nam等人的报道一致,他们曾在人类病例中分离的紫色色杆菌中观察到这一现象。
此外,该菌株对粘菌素也表现出耐药性,而粘菌素是人类治疗中的最后一线抗生素。这一发现与Alisjahbana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报告称紫色色杆菌对粘菌素敏感的比例较低(22.2%)。
在此病例中,鉴于胸腔积液的宏观表现,在等待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期间,选择了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缓解继发感染。遗憾的是,由于猫中紫色假单胞菌感染的罕见性,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被延迟。因此,未停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给药,且患者随后失访。
总之,本报告首次报道了泰国动物中紫色色杆菌感染的病例。该菌在兽医和人类医学中均被视为机会性病原菌。该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生素均表现出敏感性。该病例的出现构成重大公共卫生隐患,尤其考虑到这些动物可能作为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具有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个体的潜在风险,从而引发人畜共患病原体的传播。
文献来源:Detcharoenyos N, Kankuntod S, Chumsing S, Suwunwong M, Eiamcharoen P, Archawakulathep A.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isolated from pleural effusion in cat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rofile: A rare case report. J Adv Vet Anim Res. 2025 Mar 27;12(1):29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