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1 | |
![]() | 品种:短毛猫 |
年龄:5岁 | |
性别:雄 | |
是否绝育:未知 | |
诊断:伤口不愈合 |
01 主诉及病史
呈跖行姿势,右侧跟骨区域有不愈合伤口。
伤口存在了1年多,是由先前畸形愈合的跟骨骨折引起的。
02 检查
体重4.19公斤。表现出4/5的跛行。还观察到趾屈肌腱轻度回缩。伤口暴露了跟骨,被健康肉芽组织覆盖。尽管伤口边缘有一层淡粉色组织,但这是肉芽组织,没有明确的上皮化迹象(下图)。X光片未显示骨髓炎的证据。

03 治疗
手术旨在暂时稳定过度伸展的右跗骨,以便在考虑进行跗骨关节固定术之前使伤口愈合。
用地西泮(0.2 mg/kg IV)和阿法沙龙(2 mg/kg IV)诱导,用异氟醚维持麻醉。疼痛管理采用初始剂量的吗啡(0.2 mg/kg IV),然后在手术过程中连续输注(0.1 mg/kg/h),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 mg/kg IV)。右后肢进行无菌准备。
使用15号手术刀刀片修整伤口边缘后,创建了一个单蒂推进皮瓣。从伤口的近端和远端边缘开始,做了两个长2.5厘米的平行切口。切口沿近端倾斜方向延伸至胫骨远端的外侧。皮瓣被修剪,确保到达下面的筋膜,同时保留皮下丛。皮瓣底部长1.5厘米。使用简单间断缝合皮瓣,皮下组织使用4-0缝线,皮肤使用4-0缝线(下图)。

在肢体的内侧应用I型经关节外固定支架(TESF),将两个1.2毫米螺纹销插入胫骨远端:一个在中央跗骨,另一个在近端跖骨II和III(下图)。使用塑料管连接引脚,然后用环氧树脂覆盖。树脂和皮肤之间保持1厘米间隙,以避免直接接触。术后X光片确认了固定针的正确定位。

04 预后
术后24小时出院,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 mg/kg PO q12h,持续15天)、美洛昔康(0.05 mg/kg PO,q24h,持续5天)和曲马多(4 mg/kg,q12h,持续5天)。建议严格休息。每天一次将磺胺吡啶软膏涂抹在外固定部位。继续口服抗生素。固定器上还放置了轻质保护敷料。
术后3周,伤口完全愈合,可以在镇静下拆除缝线和固定器。观察到跗骨的运动范围减小。在固定针插入部位观察到轻微分泌物,继续局部治疗。
术后2个月,伤口愈合,但出现中度跖行姿势。建议进行根治性关节固定术,但因经济原因被主人拒绝。建议使用支撑性支具。
一般情况 | |
![]() | 品种:短毛猫 |
年龄:3岁 | |
性别:雌 | |
是否绝育:未知 | |
诊断:伤口不愈合 |
05 主诉及病史
在左跟骨上有一个与病例1类似的伤口,原因不明。
已经通过更换绷带进行了2个月的治疗,但直径1.5厘米的病变仍然存在。
06 检查
体重4.5公斤。骨科检查没有明显异常(无跛行)。术前X光片无异常。
07 检查
使用与病例1相同的麻醉方案。对伤口进行清创(下图)。发现趾浅屈肌腱横向脱位。使用3-0缝线通过三条简单的间断缝合将其重新定位并固定到内侧支持带上。

使用病例1描述的技术,从胫骨外侧远端采集单蒂推进皮瓣,并缝合以覆盖缺损(下图)。

同样,也应用了TESF。术后X光片证实种植体植入正确(下图)。

08 预后
从手术中恢复良好,术后过渡到丁丙诺啡(0.02 mg/kg IV q8h)。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 mg/kg IV q8h)持续24小时。观察到皮瓣末端的皮肤呈深红色,但在48小时内完全消退。术后72小时出院。
术后3周,拆除缝线和固定器,伤口完全愈合(下图)。

术后7个月,没有观察到伤口复发。
09 讨论
猫的跟骨区域慢性伤口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由于跗关节的活动性,该区域皮肤张力较大,且软组织覆盖有限,容易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跟骨区域的伤口闭合技术包括局部皮瓣(推进、旋转或转位皮瓣)、轴型皮瓣以及二期愈合等,但没有一种技术是万能的。二期愈合可能需要长时间的伤口管理,且在肢体远端伤口中可能无法实现完全闭合。直接在骨突起上进行一期闭合或皮瓣技术可能会导致过度张力,增加伤口裂开的风险。
本研究中的两只猫均患有慢性跟骨伤口,通过单蒂推进皮瓣联合经关节外固定支架(TESF)进行治疗。第一只猫右侧跟骨区域存在慢性伤口,病程超过1年,由先前的跟骨骨折导致畸形愈合。第二只猫左侧跟骨存在不明原因的慢性伤口,病程2个月。两只猫的伤口均无法通过直接缝合关闭,且考虑到轴型皮瓣的复杂性和并发症,选择使用单蒂推进皮瓣作为首选方法。
单蒂推进皮瓣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技术,但需要谨慎规划。在本研究中,两只猫的皮瓣长度与宽度比均遵循了2:1的保守比例,以适应远端胫骨和跟骨区域的血管限制。尽管有研究表明,皮瓣的存活更依赖于血流而非宽度,但在本研究中,遵循2:1的比例有助于降低风险。
TESF作为一种支持技术,通过固定关节,消除了干扰伤口愈合的剪切力,为伤口愈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研究表明,TESF可以提高皮瓣存活率,尤其是在下肢重建中。尽管猫与人类在生理和解剖结构上存在差异,但固定化对伤口愈合的益处是相似的。
TESF的使用显示出19%的并发症率,主要由于植入物失败和浅表针道感染。相比之下,使用绷带或石膏进行固定存在显著风险,如软组织损伤、压疮、红斑和坏死,尤其是在长时间应用或不适合的情况下。此外,猫对外部包扎的耐受性较差。因此,TESF被优先选择,因为它可以在不产生周向压迫的情况下实现固定,这对于脆弱或受损的皮肤是有益的。
在本研究中,TESF被放置在肢体的内侧,因为那里有更安全的解剖通道。使用环氧树脂作为连接棒,因其重量轻、多功能性强,并且可以减少软组织刺激。这种技术已被证明可以支持软组织愈合,并且不会阻碍伤口引流或管理,即使在开放性损伤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TESF在本研究中保留了3周,略长于推荐的2周皮肤愈合时间。这一决定是基于伤口的慢性性质及其位于跟骨区域,那里愈合延迟的可能性更大。相对较短的固定时间有助于降低观察到的低并发症率,因为长时间固定通常与更高的针道感染和植入物失败风险相关。
总之,本研究成功地使用单蒂推进皮瓣联合TESF管理了两只猫的跟骨区域慢性伤口。皮瓣在解剖结构复杂的区域实现了有效的伤口覆盖。TESF与该技术的结合通过固定关节,最小化了跟骨上方皮肤的张力,从而最大化了成功愈合的可能性。
文献来源:Bonnemaison A, Picavet PP, Thibault A, Hamon M. Use of a single pedicle advancement flap with a transarticular external skeletal fixation for chronic calcaneal wound management in two cats. JFMS Open Rep. 2025 Aug 7;11(2):2055116925135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