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般情况 | |
![]() | 品种:长毛猫 |
| 年龄:5岁 | |
| 性别:雄 | |
| 是否绝育:是 | |
| 诊断:骨硬化症 | |
01 主诉及病史
因持续1年的上呼吸道症状及近期逐渐加重的后肢疼痛就诊。
表现为活动意愿降低,触碰时会发出哀鸣,且移动困难。据饲主描述,该猫自幼活动能力较家中另一只猫逊色,例如跳跃失败,近期更出现爬楼梯困难。
两周前当地就诊,血常规显示:血细胞比容33.2% [28.2–52.7],白细胞4.0 K/µL [3.9–19],中性粒细胞1.6 K/µL [2.62–15.17]。生化指标无异常。猫白血病病毒抗原及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均阴性。波氏杆菌、猫衣原体、猫杯状病毒、猫疱疹病毒1型、甲流病毒及猫支原体均阴性。X线显示骨骼弥漫性密度增高,尤以椎柱及股骨最为明显,提示骨硬化症。
疑似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接受头孢维星治疗(8 mg/kg皮下注射一次),并使用米氮平(透皮制剂0.25英寸贴片每24小时更换一次)促进食欲。然而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建议转诊治疗。
02 检查
体重4.9千克。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正常。主观感觉双侧鼻孔气流减弱,并伴有中度鼾声。触诊双侧股骨及腰椎下部与骶骨区域时,出现疼痛反应。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颅神经功能缺损。复测猫白血病病毒抗原及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均阴性。
CT显示鼻甲骨弥漫性增厚、拥挤及密度增高,其骨密度接近皮质骨水平。鼻腔及额窦容积缩小(下图)。颅腔内神经组织未见异常。

↑ 第1行:鼻腔内严重弥漫性不规则骨质增生导致腔隙几乎完全闭塞。同时可见头部嵌入骨结构(如上颌骨、额骨、颧骨、腭骨及下颌骨)出现严重弥漫性硬化性增厚。第2行:可见所有骨结构均存在严重弥漫性硬化性增厚。鼻甲骨严重增厚,几乎完全阻塞鼻腔通道。
长骨、肋骨、椎骨及骨盆出现弥漫性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下图)。多处骨骼皮质增厚,未影响正常骨轮廓及尺寸。脾脏弥漫性肿大,其余腹部器官未见异常。

↑ 胸腹部矢状位CT图像显示,所有骨骼结构均存在广泛弥漫性硬化,包括胸腰椎、骶骨、尾椎、胸骨及骨盆。
建议进行长骨活检,但因存在骨折风险被饲主拒绝。随后实施了鼻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慢性、多灶性、中度嗜中性粒细胞至淋巴浆细胞性鼻炎。病理学结果支持骨质增厚是导致CT中鼻甲肥厚的原因,显示多灶性增厚的骨质呈不规则形态且矿化,但普遍缺乏细胞成分,未见正常骨代谢特征(下图)。

↑ 鼻部活检组织病理学图像显示多灶性不规则矿化骨质增生,该骨质多呈无细胞(坏死)状态。编织骨中未见明显反转线、霍氏骨小腔或破骨细胞。未见含有存活骨细胞的骨小腔。图示标本未经脱钙处理。
鉴于患者既往史、抗生素治疗史、聚合酶链反应阴性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性较低,故未取样进行培养。
03 治疗
次日出院,处方为:加巴喷丁(口服,10 mg/kg,q8-12h)用于镇痛;泼尼松龙(口服,0.5 mg/kg,q24h)用于治疗淋巴浆细胞性鼻炎或类似病症引发的炎症;以及此前已开具的米氮平。
尽管氟替卡松定量吸入剂是慢性鼻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本病例因鼻腔空气容积减少可能影响疗效而未采用。改用夫卢维单抗(Frunevetmab,皮下注射7 mg,单次给药)并建议每月持续用药,以控制骨关节炎引发的疼痛——该病可能是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的诱因。
04 预后
1个月后,情况良好。虽曾与饲主讨论检测离子钙、甲状旁腺激素及维生素D的必要性,但鉴于患者状态稳定,饲主拒绝了相关检测。
2个月后,血细胞比容30.9% [28.2–52.7],白细胞4.9×10⁴/μL [3.9–19],中性粒细胞3.7×10⁴/μL [2.62–15.17]。
1年后,尽管存在间歇性粘液样鼻涕,但生活质量仍处于可接受范围。血细胞比容30.3% [28.2–52.7],白细胞4.5 K/µL [3.9–19],中性粒细胞为2.4 K/µL [2.62–15.17]。
05 讨论
骨硬化症(Osteosclerosis)是一种以骨密度增加为特征的病理状态,通常通过普通放射摄影识别。在人类医学中,双能X线吸收法扫描被用于更准确地量化骨密度。骨硬化症可由骨吸收减少或骨形成增加引起,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
骨硬化症在人类中已有多项研究,但在猫中,导致弥漫性骨硬化症的疾病尚不清楚。人类中,骨硬化症常与多种骨骼发育异常相关,如大理石骨症,这是一种以骨密度增加和骨髓腔可能闭塞为特征的疾病。
骨硬化症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婴儿型/恶性常染色体隐性骨硬化症(ARO)、中间型ARO和常染色体显性骨硬化症(ADO)。ADO是人类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在青年期发病,具有不完全外显性和可变的基因表达,导致多种表型。
ADO1通常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突变引起,导致骨形成增加;而ADO2则由破骨细胞分化或功能相关基因突变引起,如CLCN7基因突变。人类中,骨硬化症的诊断已不再依赖骨活检,而是通过遗传检测。治疗主要为对症和支持性治疗,包括钙和维生素D补充、糖皮质激素等。
本病例中,一只5岁雄性绝育家猫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和肢体疼痛,影像学检查发现弥漫性骨硬化症。该猫的临床表现与人类中轻度ADO1表型相似,包括活动能力下降、长骨疼痛和鼻腔充血,但没有骨折史或易碎骨的证据。尽管进行了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未能发现明确的骨细胞活动区域,也未进行特殊染色。
与人类医学中对骨硬化症的理解相似,本病例的猫可能患有与LRP5基因突变相关的骨形成增加的遗传性高骨量疾病。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遗传检测和更详细的组织学证据,无法完全确定其具体病因。
本病例中,猫的鼻腔症状部分是由于系统性骨病变引起的,这在猫中较为罕见。在人类中,类似情况可能与骨硬化症导致的鼻窦结构异常有关。本病例中,猫的骨病变未见明显骨折史,且与人类ADO1相似,提示可能为骨形成增加的缺陷。
此外,本病例中未发现感染或肿瘤性疾病,这与先前报道的猫骨硬化症病例有所不同。先前的研究中,骨硬化症常与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相关,但本病例中猫白血病病毒检测为阴性,这提示在猫中,骨硬化症可能并非仅由猫白血病病毒引起,还可能有其他病因。
本患者在支持性护理、疼痛管理和持续低剂量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下情况良好,尽管症状并未完全缓解。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管理淋巴浆细胞性鼻炎,并希望其骨质疏松效应能减缓导致临床症状的假定骨形成增加的进程。鉴于在其他物种中发现的遗传因素和不同的表型表现,即使在放射影像上发现全身性骨硬化的无症状猫,也应禁止繁殖。患有骨硬化性疾病的猫应被监测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包括骨痛、骨髓衰竭、骨折、牙科疾病、视力丧失或听力丧失。
由于一些疑似骨硬化症的表型可能导致易碎骨,因此在本病例中,考虑到长骨活检可能带来的骨折风险过大,未进行长骨活检。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对患有骨硬化性疾病的猫进行遗传检测,以治疗和诊断。在人类医学中与骨硬化症相关的基因,如LRP5、SOST和CLCN7,将是此类检测的合理检测基因。
文献来源:Lopez-Aldazabal V, Mirabella N, Biller DS. Diffuse Osteosclerosis in a Young Cat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Nasal Congestion: A Case Report. Vet Med Sci. 2025 Sep;11(5):e70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