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Invasive EEG Recordings in Epileptic Dogs (Canis familiaris)

期刊:Vetarinary Sciences

DOI:10.3390/vetsci12080758

链接:https://www.mdpi.com/2306-7381/12/8/758

01 研究目的

这项研究旨在探索非侵入性脑电图(EEG)记录技术在癫痫犬中的应用潜力。研究通过监测癫痫犬的睡眠脑电活动,评估其是否能检测到癫痫样活动,并比较癫痫犬与健康犬的睡眠结构差异,以期为犬类癫痫的诊断和管理提供一种更动物友好且有效的工具。

0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11只确诊癫痫的宠物犬,均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研究人员使用非侵入性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在犬自然睡眠状态下记录EEG,无需镇静或手术。EEG信号通过特定电极采集,采样率为1024Hz,并经过滤波处理。

记录完成后,由兽医对EEG痕迹进行视觉检查,以寻找癫痫样活动。同时,研究还选取了11只年龄、品种和性别匹配的健康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犬的睡眠结构参数,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等。

03 研究结果

1. 癫痫样活动的检测

① 在11只癫痫犬中,有2只犬的EEG记录中检测到癫痫样活动。这些癫痫样放电出现在最近一次癫痫发作时间较近的犬中(1天内和2周内),而其他犬的最后一次发作距记录时间长达2个月。

② 非侵入性EEG技术可以检测到癫痫犬的癫痫样活动,但检测率(25%)低于人类癫痫诊断中首次EEG检测率(约50%)。

2. 睡眠结构的差异

① 与健康犬相比,癫痫犬的睡眠效率显著降低,睡眠潜伏期显著延长,入睡后觉醒次数显著增加,非快速眼动(non-REM)睡眠和昏睡时间显著减少。

② 癫痫犬达到快速眼动(REM)睡眠的潜伏期也更长,但REM睡眠时间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3. 技术挑战与局限性

① 11只癫痫犬中有3只未能入睡,导致其EEG记录无法用于分析。这表明癫痫犬入睡困难,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多次记录才能成功应用非侵入性EEG技术。

② 当前的非侵入性EEG设置缺乏对颞叶的记录,这可能影响对颞叶癫痫的检测。未来需要增加记录位点以提高诊断有效性。

4. 潜在应用与意义

① 非侵入性EEG技术在犬类癫痫诊断中具有潜力,尤其是在自然睡眠状态下检测癫痫样活动方面,相比传统的半侵入性方法(如针电极)更具动物福利优势。

② 癫痫犬的睡眠结构改变可能对行为和认知产生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癫痫、睡眠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

04 研究结论

本研究证明非侵入性EEG技术可用于检测癫痫犬的癫痫样活动,并揭示其睡眠结构异常。癫痫犬表现出睡眠效率降低、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增多及non-REM睡眠时间减少等特点。

该技术具有动物福利优势,可作为传统诊断方法的补充,未来有望改善犬类癫痫的诊断和管理。

来源:Hermándy-Berencz, K.; Kis, L.; Gombos, F.; Paulina, A.; Kis, A. Non-Invasive EEG Recordings in Epileptic Dogs (Canis familiaris). Vet. Sci. 2025, 12, 75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